[本文为学诚法师于公元2001年莆田广化佛七法会中对大众的开示。法师教授:“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用了种种的方法来开导众生,种种弘法利生的途径和内容,都是从他的智慧慈悲的本怀里面流露出来。”]
“佛说阿弥陀经”,第二个字是“说”。“说”,讲经说法,靠的是舌根,这部经从头至尾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是我们对这个字的第一重的理解,其实这个字也是通假字,通什么字呢?通“悦”字,喜悦的悦。释迦牟尼佛说完这部经以后,很多的弟子听了这一个难信之法,信受奉行,往生极乐世界,非常的高兴,所以这个字从字面的意义来讲,言说名为说,从他里面究竟的含义来讲就包含有喜悦,众生得到利益,佛陀就非常高兴。众生的利益是因为佛陀说法信受奉行而来。释迦牟尼佛多生多劫修证念佛三昧,所以他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可贵。娑婆世界的众生有了这样子的机缘,佛陀就把这一个难信之法开导给众生。释迦牟尼佛,常常把他尊为本师,根本的老师;阿弥陀佛,常常尊他为导师,西方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引导众生往生彼国,让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用了种种的方法来开导众生,种种弘法利生的途径和内容,都是从他的智慧慈悲的本怀里面流露出来。
在佛法里面有一个术语叫四辩,别名四无碍解,四无碍智。四无碍解,第一种法无碍解,佛陀说法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能够破除众生的疑惑,破除众生的烦恼,内心得清明开朗,这些叫做法无碍。第二种义无碍解,不仅仅语言文字方面表达的优美流畅,在义理上也是究竟圆满。第三种词无碍解,“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他能够根据众生所能够理解的程度来开导,你会听什么语言,佛陀就给你说什么话,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精通各种语言,各种地方的方言。在古印度一共有十六个国家,在各个地方又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就这样在福建来讲至今还是有很多的方言,就像莆田一带说的语言,福清就听不懂,惠安、泉州也听不懂,这样子很小的一个范围当中我们就听不懂,好几种不同的语言。如果一个法师不懂地方的语言,他到另我一个地方去弘法,面对不会听普通话的人,就会造成很大困难,就会束手无策。那佛陀就有办法,不管你识字也好,不识字也好,他都能够讲,只要你那种根基成熟,佛陀就能够度化。在2500多年以前,文化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子的发达,尤其印度四种姓,非常的森严,有最下层的首陀罗,他根本命都是非常苦,那有机会、条件去读书,就是这样的人佛陀也能够给他说法。第四种辩无碍解,释迦牟尼佛针对不同人的程度契理契机,犹如高级的知识分子和普通的基本群众佛陀都能够度化,上根中根下根。所以释迦牟尼佛是三界里面四生里面胎、卵、湿、化都能够为他们说法,也就是不仅仅对人类,对其他的畜生、对天人、对龙都会因为释迦释迦牟尼佛的说法而得到利益,这四无碍解,包括在“说”里面。
我们普通的人要说起话来往往词不达意,要说出来这些语言的意思不是自己心里面所要表达的意思。其次,我们听话也听不清楚,别人给我们讲了半天不能领会对方说话的意思,这样子的话,造成很大误解、偏差,产生种种的是非、纠纷、矛盾,这方面也是很大的因素。佛陀就不如此,他说的法字字句句,都能够在理,并且有意义有价值,众生也能够喜欢听、听得懂,听了以后得到利益。做为一个佛教徒修行,身语意三业,语业也是很重要,我们一天要说老多的话,从早到晚,可以说不停的在说,这就非常需要去检查、反醒,我们说的这些话有多大的意义,哪些话有意义,哪些话没有意义;哪此话有价值,哪些话没有价值;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我们说出哪些话以后,对自己对别人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如果我们说的这些话对别人没有好处就不要去说,假如说出来以后,不仅给对方造成了伤害,反过来也伤害了自己,如果我们说出来的话对众生有帮助、有利益,我们才可以去说。所以身口意十业,语业就占了四种,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不觉造了很多的口业,所以我们所要说的话应该根据佛言祖语,佛菩萨祖师大德的这些法语,我们要表达的应该是佛法的内涵,告诉众生的应该是佛法,从早到晚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说的、身上所行的都是佛法的表现和体现,这样子才是一个修行的人。
“阿弥陀”这三个字也是印度的语言——梵语,翻译成汉语名为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从时间上来讲寿命无量。无量光是指光明,从空间上面来讲,从智慧上面来讲。首先寿命要长远,无有限量,世间上面一个人的福报再大,七十年、八十年就要死亡,现代有一个漫画家方世凯先生他谈到:“财产始终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世间上面这些虚假的东西,常人非常容易被它迷惑住,我们寿命本来就很有限,又被这些虚假的东西迷住,整天围绕着虚假东西生活,围绕着虚假的东西在转动,那是很不应该的。反过来说,我们要修行的话,这个寿命也只有几十年,寿命对一个人来讲是非常的重要,其次是智慧也是非常重要,假如一个人光有寿命光有时间,但是缺乏智慧不懂得去用功,这样子几十年也是在空过,并且不断在造业。阿弥陀佛他悟到了众生生命的痛苦和短暂,这样子的一个生命的本质,所以他就发愿自己成就佛道以后,不仅仅自己无量寿,同时也让众生无量寿;不仅仅自己有无量的光明,无量的智慧,也要让众生得到无量光明和智慧。“阿弥陀”这三个字具有无量义,简单来说阿弥陀佛的功德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威力无量、依报正报清净庄严无量。说无量的佛法度无量的众生,这三个字可以说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我们每一天念佛,念佛最重要的要专心。专,专心致志,是一个目的,心不旁骛;精是精进,勇猛精进。唐朝白居易说:“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终绕满世界,不离阿弥陀”。我们打佛七的时候要专心念佛,平时也要专心念佛,在佛堂里面专心念佛,出了佛堂也一样要专心念佛,让这句佛号历历分明、清清楚楚,永不忘失。佛陀灭度以后,佛像就是代表佛,经典代表法,出家比丘比丘尼代表僧。我们看到佛像,视同看到佛,而不应该看到佛像只看到像没有看到佛,那问题就大。我们到一座寺庙看到佛像很容易觉得这尊佛像非常高大非常庄严,佛像是泥塑的、木雕的、石头刻的、铜塑的,一直在那边评论赞叹分别。这样子的话,内心里面,眼睛所看到的仅仅是像而不是佛,其实这一尊佛像,它所代表的是佛,所以我们要看到佛才对,这是从眼根来说,我们看到佛像就是看到佛。那么念佛是从耳根来说,听到佛号就犹如听到佛一样,听到佛的音声。虽然这些音声是自己发出来的,或且说别人发出来的,录音机播放出来的,我们听到佛号不能只分别这句佛号好听不好听,这句佛号声音大声音小,是一个人念的还是众人念的,这样子的话,你仅仅在那边分别声音、分别名号,而不是在那边念佛,而不是在那里用自己的心同阿弥陀佛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到佛像,听到佛号,内心里面就应该提起、树立这样子一个佛菩萨的形象。唯有如此,久而久之念佛功夫才会上路,否则的话,你去念的时候有声音有佛号,你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在念佛,念的时间长了,念辛苦了,或且说念的没有感受到佛法的味道,念佛的功德,你就会疲倦、厌烦,接下去就是离念佛功夫越来越远,离佛菩萨越来越远,我们念佛就是在这方面去努力,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丈六比丘的相,他这个相是一个五蕴和合的身体,也是一个标相而已。我们信佛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佛的功德、智慧、神通、道行、忍辱、六度、四摄、十八功德等等,那么也就是要把内心里面那些贪嗔痴无明烦恼去掉,靠佛菩萨感应的力量慢慢把这些烦恼断除掉,靠这些正法的力量把染污法去掉,我们内心才会清净。这句佛号本身就是一个清净的、殊胜的功德法。我们念就要念到心里面,念一句内心里面就要把他保持住,把他巩固住。我们常常说执持名号,所谓执持,执着的执,持就是守持的持,就是说对这一句佛号要牢牢记住于心,永不离念,就要养成这样一种功夫,我们在这七天当中,就是要练成这种功夫,通过这样子密集的念佛来达到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
阿弥陀佛!
(xinsu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