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学诚法师于2001年莆田广化寺佛七法会中对大众的开示。法师教授:“就是弥陀经、无量寿经谈到的这种种的清净庄严、种种的果报殊胜,我们还不容易观起来,我们还不容易修起来,功夫还不容易用上去,因为我们多生多劫以来一直所执着的都是世间的染污相,我们内心里面的清净相根本就没有,所以我们念佛发愿往生有这样子很深刻的道理。”]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各位同修:
昨天谈到四位大菩萨,是佛说弥陀经这个法会的当机众和影响众,四位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不休息菩萨、常精进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是表信,信愿行的信。净土法门信排第一,信最重要。所以我们念弥陀经的时候佛陀劝我们:“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真正能够相信的人应当发愿往生。弥勒菩萨、不休息菩萨、常精进菩萨,这三位菩萨是表愿、行。先讲常精进菩萨,“精”就是“不杂”,“进”就是不退的意思,“不杂”,在弥陀经里面谈到一心不乱就名为不杂、精纯。“不退”,弥陀经最后谈到:“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常精进菩萨表示我们修净业持名念佛要“不杂”、“不退”。这样子念佛才能够念好。不休息菩萨更是如此,我们要达到念佛三昧,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用功就不能停止,一停止功夫就上不去,所以要绵绵密密、勇猛精进。慈氏菩萨慈悲心,在观经里也谈到净业三种因:孝养父母,受持三皈,发菩提心。里面就谈到慈心不杀,就是三业道等等。所以这三尊菩萨代表愿跟行,四尊菩萨连起来就就是“信愿行”。
其次,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是七佛之师,是古佛再来;弥勒菩萨是未来的佛。过去的古佛和未来的弥勒佛都在这里作为当机众,由此可见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持名念佛求生西方的这个殊胜的法门是得到过去佛、未来佛的一致赞同、一致肯定。弥勒佛在未来世龙华三会广度众生,在这个法会上听了这部经以后,在更久远的未来,弥勒菩萨也会把这法门推广出去,让念佛往生的这种殊胜的功德和利益能够流通不尽,《阿弥陀经》能够辗转流通,让更多有缘的人都因为信愿持名念佛而得到度脱,所以我们在经典上面列了四大菩萨名字,他是有很深刻的意义,而不是随便写出来的,当时法会菩萨很多,为什么这四位菩萨特别标明、特别把他的名号指出来,是有他极其深刻的含义,这些含义我们要很认真的体会,才能够把里面道理慢慢明了慢慢悟出一点消息,否则的话,你念一下就过去了,还是不懂里面道理。
“及释提恒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释提恒因就是三十三天,欲界六天当中的第二天,帝释天所居住位次,世间常常说的玉皇大帝就住在这个天上。这个天是在须弥山山顶,须弥山山顶东西南北各有八天,四八三十二,三十二天最高一层,就是三十三天,弟子所居住的地方,这个天里面的人身高一由旬,六十里,就是三十公里,人的身高这么高,三十公里高。寿命是一千岁,不过他那学一千岁和娑婆世界的一千岁时间概念不一样,我们世间的一百年是等于这个天的一天,我们的一百年是等他的一天,也就是说他们的一天是等于我们的一百年。这个天上面的人,他看我们觉得很可怜,朝生暮死,我们的一生在这个天看来就是“朝生暮死”,早晨出生晚上就死了,就犹如我们看地上的那些小昆虫一样,它活几小时就死,生命非常的短暂。如果同西方极乐世界比起来,那就更是不能比,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天是娑婆世界的一劫,就更是长远。我们一生几十年,在整个的生命长河当中,实在讲来是很短暂微不足道的,在这很短暂的生命的时间里面,我们就应该认认真真在佛法方面去用功,去下大力气,这样子才能够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这个天的有情,刚刚出生的时候就犹如我们六岁的小孩的那个模样,他一生下来他就自然衣服随身带,不需要自己去做衣服、穿衣服,天衣自然而有。释迦把牟尼佛母亲曾经往生到这个天上——忉利天,佛陀就到这个天上为他母亲说法三个月。
讲弥陀经的时候,释提恒因“等等”,“等”什么呢?“等”其它的天,其他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许许多多的天人都来到法会。所以下面又谈到“无量诸天”,是很多天人来到法会。“大众俱”是指其他不同种类的众生,不仅仅是天、天人,还有人,还有些非人。“俱”,这个是从上面“文殊师利菩萨、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及释提恒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一直到这里,这些人都参加这个法会。上面的声闻众的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前两天谈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些是声闻众比丘,下面的这些菩萨、天人、人等等也参加这个法会,这个句子是从“文殊师利菩萨……”一直贯下来,到这里“无量诸天大众俱”。
从我们每个人的自性上面来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就能够具足一切法,我们人的本性如果与五戒十善相应的时候就是人、天人,与四谛十二因缘相应的时候就是声闻跟缘觉,与四摄六度相应的时候就是菩萨,如果与佛的法相应的时候就是佛。所以从本性上面来讲也是具足一切。在这个法会里面把声闻众放在第一位,他是表示出世的这样子的一种相貌特征,也家人出家要出世,出离这个世间,解脱世间上面种种的痛苦,也就是这样子一个标志。并且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佛陀的常随众,佛陀一生说法这一千二百五十人常跟随佛陀。第三个原因佛法需要僧众来弘传,法赖僧传。靠出家人来住持佛法,因这样缘故出世的相貌常随佛陀,法赖僧传,这三个原因把声缘众放在前头,菩萨众放在中间,四大菩萨放在中间,中间就是表示中道,不偏二边。天人等等“无量诸天大众”,这里面的成员就比较复杂了,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众生都来到这个法会,同时也为这个法会做护法“外护”;声闻众是“内护”。这些天人非人是外护,外在的护持佛法,从外面来保护佛教,让整个讲经法会能名顺利、圆满。就如我们这个佛七也需要很多的外护,除了在家的发心的菩萨帮忙以外,还有很多的天人、护法在做外护,这是同样一个道理。我们从第一天到现在谈到这些从法会当中的种种现状,让我们对这部经典应该生起稀有难得之想,在弥陀经当中他罗列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的庄严,依报庄严、正报庄严。这在常人看来似乎是有形有相的,有相的庄严、从有相的庄严到达无相的庄严,这是两个不同的下手处。
其次发愿往生,跟我们平常谈到的看破放下,又是两个不同的含义,一个有相一个无相。“有相”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清净相我们要建立,世间上面的五欲六尘的种种纷扰相烦恼相要放下,世间上面种种人我是非要看破、要放下。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善法我们要发愿、要往生、要求得。所以一个要“放”,一个要“求”;一个是“有”,一个是“无”。它其实都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说的,两个方面一个正一个反。凡夫非常注重这个相,着相,我们着的是迷的相,染污的相,是一种有漏的相,要如何才能够把这些世间上面种种相去掉,首先就要建立一个无漏的清净相,如果没有一个无漏的清净相的话,对凡夫和二乘要把这些有漏的杂染相去掉,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很难做到。
在这部经典当中所谈到种种庄严其目的还是要让众生破执、破相,不然的话我们一天说空、空、空,就会变成恶趣空,一无所有。就是弥陀经、无量寿经谈到的这种种的清净庄严、种种的果报殊胜,我们还不容易观起来,我们还不容易修起来,功夫还不容易用上去,因为我们多生多劫以来一直所执着的都是世间的染污相,我们内心里面的清净相根本就没有,所以我们念佛发愿往生有这样子很深刻的道理。
在这里面最主要的他告诉我们持名念佛,也就是说一门深入,我们常常听说一门深入,一个方面说一门深入,一方面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普门示现就是很多很多的法门叫普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说种种法、现种种身叫普门,无量无边的法门,一门跟普门是不是有什么矛盾?其实是不矛盾,普门也是归一门,一门修成功的也只能包括普门;普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条的路,八万四千种的修行的方法,这种种的方法、种种的法门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众生解脱生死,得到究竟的快乐,其目的都是一样的。我们一个人不可能这条路走一走再去换一条路走一走,那是永远达不到目的地,我们认准了一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这叫做一门深入。比如说我们去北京你往福州走也可以,往厦门走也可以,无论从那个方位都能够达到。你坐飞机也可以、坐汽车也可以、坐火车也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走路也可以,磕头也可以,都能够到。你爬也可以,慢慢爬也可以,爬到北京,只要你去做,只要认准这条路。你一下往南走,一下往北走,一下往东走,一下往西走,你经常改变方向,你就达不到,就出不了这个三界,就达不到目的地。一门深入,不仅仅修净土法门的人一门深入,修习任何一个法门都要一门深入。我们烧开水也是一样,一壶水一直烧下去水才会开;你这壶烧一会儿停掉,这火再拿去烧另一壶水,另一壶水烧五分钟稍微有点暖气了,你再去烧下一壶水,你烧第二壶的时候,第一壶的水又冷掉了,烧第三壶,第二壶的水又冷掉了,你这些水永远就烧不开。我们用这个火将这一壶水一直烧下去,水就会烧开,就是说,我们的时间,只是认准这个法门一直用下去就会有功夫。像挖井一样,要挖一口井就一直往下挖,你认准了、看准了那个地方会有水源,我们就一直往下挖,就能够得到水。如果你挖他三米五米停下来,在另找一个地方挖个三米二米这样子就找不到水。
在这部阿弥陀经里面,到最后都是告诉我们念佛的,真信切愿求生西方老实念佛,因为在经典刚刚开始舍利弗等等十六个人,他们都是声闻乘的人,声闻乘的人在佛教里面都是比较偏空,所以先谈到声闻乘,然后再谈到菩萨乘,菩萨乘就比较中道了,他即注重般若又注重方便,即注重空又注重有,就要靠矫正这种偏空的思想,让众生要空有并重,这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一开始就对弟子们矫正了那种偏空的思想,这种偏空的思想要得到矫正的话,唯独智慧第一的上首弟子舍利弗才能够接受,把舍利弗摆在众多弟子当中的第一位。在诸多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摆在第一位,也就是说文殊师利菩萨具足大的智慧、大的辩才,他在这个法会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刚刚开始从偏空矫正到中道,从空到有,又从有到空,从性到相,从相到性,性相圆融,非空非有,这样子的话,就能够把我们世间杂染相、世间有漏相去掉,不断去祈求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对我们的加持,让我们信愿持名。
在《大积经》里面谈到佛陀出现世间度化众生的方式有四种。
第一种就是讲经说法,就是用佛法布施众生、度化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听佛说法以后得度生死。
第二种度化众生的方式,佛陀常常放无量的光明照耀世间,放光,这种佛像放光、佛塔放光经常有听说,基本上每年都有。无量的众生因为看到佛菩萨放光,开始信仰佛教,进入法门,开始把自己对佛法的疑心断掉,疑根断掉。信佛,信跟疑也是两个相反的一对,你有怀疑心就没有信心,反过来说我们的信心真正建立起来以后,对佛法的怀疑、对三宝的怀疑、对修行的怀疑、对任何法门的怀疑就会去掉,信心增长一分疑心减少一分,疑心多一分你信心就少一分。我们对修行这个法门念佛持名这个法门是不是还有怀疑,如果有怀疑的话就说明对这个法门信心不足,信心还会有退失的时候。所以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去怀疑、不能去商量、不能去分别,你去用自己第六意识心、用烦恼心、用有漏分别心然后来分析、来读诵、来理解经的意思,只有错上加错。这佛法的关键是让我们要信,要真正信到心里面来。
佛陀说法度化众生的第三种作用,就是有无量的德用、无量的神通、无量的道力。这种神通、功德、道力也是能够度化众生的,我们有佛像的地方就应该把他当成佛来看待。一个寺庙只要你供上佛像,就会有人来顶礼、供养,佛菩萨的塑像他就有这种的作用,打比讲一个地方供上观世音菩萨,就会有千百人天天来恭敬、供养、顶礼,如果换成世间上面别的塑像就不如此,你换上世间上面任何一个英雄的人物,他也不会有这样一个大的作用。这些寺庙很多,我们国家有五万座的寺庙,整个中国五万座寺庙,每天进去的人不计其数,每个风景区里面都有寺庙,每个城市里面都有大大小小的寺庙,那些人进入到寺庙里面去都很虔诚,烧香叩头捐钱,不仅仅是现在,过去也是一样,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就是这样,现在还是一样,没有谁去通知自然而然,这样一种行为,都是三宝神通的德用。释迦牟尼佛说,他有无量的福报,其中的一分要让给出家的僧尼,让给佛教徒来分享,打比讲众生不到寺庙来供养,麻烦就很大了,那这些出家人每天要去劳动、要去干活,那就没有空去修行,没有空去弘法,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功德。既然佛菩萨有这么大的功德,这么大的神通,我们信仰佛教必定也是会得到很大的福报。
第四种佛陀有无量的名号,这些众生有苦有难有病有灾,昼夜六时称念佛号就能够灭除种种的痛苦,灭除种种的障碍,灭除种种的烦恼,所以他用名号能度化众生,用功德神通、道力、智慧能够度化众生。用佛陀的光明照耀十方度化众生,用佛陀宣说三藏十二部一切教法来度化众生,所以度化众生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有身教、有言教、有用形象来教化等等,不一而说。我们就要去感受到佛菩萨的这种殊胜的地方,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悲心和弘愿。佛菩萨犹如太阳和月亮一样,太阳和月亮的光明总是会有,总是不加分别不加选择地照耀世间,如果说你自己是一个瞎子的话,太阳的光明再好、月亮的光明再好,你还是看不到。你如果整天呆在房间里面不出门,那么太阳的光明,月亮的光明也照不到你的身上。这话什么意思呢?佛陀有这样子的光明神通德用,那我们就要出来去用功,这样子的话才会得到感应,得到受用,我们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叩头、礼拜等等,这些对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于得到三宝的加被,佛菩萨的一种加持,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四种度化众生的方便我们要知道,现在开始念佛。
阿弥陀佛!
(xinsu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