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学诚法师于公元2001年莆田广化寺佛七法会中对大众的开示。法师教授:“人的思想和行为透过语言来表达才能够让别人去了解。佛法也是如此,需要靠音声,让众生听了以后明了什么意思,所以佛经有这四种意思——常法贯摄。”]
“佛说阿弥陀”这五个字,是别题,“经”这个字是通题。经这个字大家很熟悉,在佛教里面,对经这个字的含义的解释有很多种,也可以用常、法、贯、摄四义来代表。第一种常,经常的常,常是不变的意思,那么佛法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的不同而改变的。无论在过去、现在、未来、十度、他方,这个佛法都是如此不会改变。世间上面的道理是受着时间空间的局限。有些道理在这个地方能够成立,在另外一个地方就不会为人家之所接受,所以不是究竟的法,佛经、佛法就不如此,他是恒常不变。第二“经”有法的意思,声闻、缘觉、菩萨用这个法可以继续上升到佛果的位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因为听闻、信受、奉行佛法能够离苦得乐,所以“经”也有法的意思。第三种意思,“贯”的意思,所谓“贯”就是贯穿。佛法本来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他这一种境界,能所终闻的境界,离缘绝说的境界,这种境界唯证方知,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佛的境界要表达出来让众生去了解,让众生能够从凡夫的位次步入贤圣的位次,就需要靠文字、语言,这些语言和文字就贯穿着佛法的义理,所以经又有贯的意思。第四个意思,摄的意思,摄受的摄,摄持的摄。一切众生假如没有语言的话,自己的思想就无法得到沟通,自己的行为就无法得到表达。人的思想和行为透过语言来表达才能够让别人去了解。佛法也是如此,需要靠音声,让众生听了以后明了什么意思,所以佛经有这四种意思——常法贯摄。
三藏十二部都可以名为经,这是从广泛的意义上面来讲,如果从他的别意上来讲,经藏、律藏、论藏又有分,经藏里面又有一部经一部经的不同。我们知道刚刚开始的佛经,是释迦牟尼佛对弟子们宣说的,最初在鹿野苑三转四谛法轮,最初的佛经。所以佛经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是供奉在藏经阁,供奉在书厨里面的那些经典,名为佛经。其实佛经有三种不同的表达的方式,第一种就是音声,声音以声尘为体性,众生听到佛说法的声音,这种佛法的声音就是经。犹如我们念阿弥陀经,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所发出来的声音就是经的意思、经的内容,所以不仅仅经本是经,透过舌根的持诵所发出来的音声也可以名为经,这是最早的经,他以声尘为体性。第二个以色法为体性,以色尘为体性,就是那些写在经卷上面的那些纸墨,现在都是印刷,印一下都是几千本几万本,在过去都是手抄的,一个字一个字抄经,这种的佛经都是以色法为体性,大家手上拿的经本就是以色尘为他的体性,大家看到经本上面的文字,那些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也名为佛经。虽然经本上的字同普通世俗的那些书籍的文字毫无两样,但是这些文字所构成的道理,和世间上面的文字组合起来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世间上面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很高深的哲学着作,但是总是无法和佛经相比。佛经是清净无漏法,告诉我们如何了脱生死转凡成圣,世间上面那些人写出来的作品,都是散乱心、分别心、烦恼心的一种展现,所以他告诉人们一样还是轮回六道,把六道里面种种情况、种种的境界,种种的事实刻划出来,心里的境界,以及从心里所表达出来的客观的世界,用文字来组合,那因为这些都是世间上面的现象,所以世间上面的人他一看世间的书籍就非常容易理解,看佛经就不太容易理解,佛经所告诉的这些道理恰好和世间上面的这些道理不一样,世间上面所鼓励所追求的那些五欲名利等等,恰恰在佛经里面要破斥的。第三种法尘,什么叫法尘呢?大家看了经卷也好听了佛法的声音也好,我们在心识当中就有一种印象,那种印象就是法尘。常常说听经闻法,听经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听进去,然后要转变成法尘,从声尘然后转化成法尘,从文字的色尘转化成法尘,这样子才会种到自己的第八阿赖耶识当中去,所以我们透过经典的文字声音来把握法尘,法尘就是佛法。我们为什么看到佛经,听到佛法没有印象,就是这种转化的工作没有做好,转化工作没有做好的话,你眼睛看到经典的文字的时候,你会懂得他的意思,当你眼根不去看他的时候,这种意识就没有。耳根也是如此,你听到声音的时候根境相对产生识的作用,你就会了解佛法的义理。一旦这个声音过去了,声音和你的耳根不相对应的时候,你又忘记掉了,只有把前面那些声音完完整整记在自己的心里,这样子就变成法。所以我们念佛也好,听经也好,就是要种佛法的种子——金刚道种,这个金刚道种就是从这么来的,而不是说我们坐在这里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就能够得到真正的佛法。你看到听到虽然也是佛法,但是没有用心不能变成佛法的种子。不能变成佛法的种子,过了这个境界以后,你依然内心里面依然没有佛法。也就是说你念佛的时候有佛号、有佛菩萨的这种力量存在,你一旦口头不去念他的时候这种作用就不存在。唯独你一句一句佛号牢牢扎根于心,做到念的时候佛号历历分明,不去念的时候佛菩萨的名号一样不忘不失,这样子的话功夫才容易成片。
释迦牟尼佛讲这部《阿弥陀经》也有他特别的意趣,第一种意趣是为了要破无常,娑婆世界我们所接触到的有情也好,无情也好,都是无常的表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如此,无量光、无量寿,透过常和无常相比对,让众生觉悟,让众生舍弃无常,得到常的境界。第二种意趣是为破不净,娑婆世界无论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众生的心灵环境都是染污的,都是有种种不干净。极乐世界种种的清净、庄严、微妙,染污和清净是相对的,佛陀说了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清净庄严,让众生舍弃娑婆世界种种的不净和染污,反过来说只有把不净与染污舍得干干净净,这样子才能够得到清净庄严,维摩经里面讲“心清净国土清净”,也是这种意思。第三种意趣为破痛苦,娑婆世界的众生众苦交迫苦不可言,极乐世界快乐无比,痛苦和快乐也是相对而言,佛陀说了极乐世界的种种的快乐,让众生真正痛下决心远离此度的痛苦,得到彼度的快乐。假若对此娑婆世界依然留恋、贪恋,不想离开,那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种心就会不急切,就是不会那么恳切的发愿往生,所以佛陀说此经的目的是为了要破众生的无常、不净、痛苦,让众生得到常、乐、我、净涅盘四德。如何才能够得到常、乐、我、净涅盘四德?此经当中告诉我们信愿持名念佛,常常所说的信、愿、行,没有信就不会发愿;没有愿就不会起行。信什么?信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其次就是发愿往生,有了愿以后还要下大决心修行、用功、念佛。这部经如果从文字上来看,不算很长,就1858个字,但是他的义理极其丰富,为了让诸位对本经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我先把这些主要的片断告诉大家。
在这部经的开始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我们:
“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位次。
其次下面又谈到:
“舍利弗。彼度何故名为极乐。”
为什么名为极乐世界呢?
佛陀又说: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是极乐国土的特点。下面又谈到七宝池八功德水经典里面又说道: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世界。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经典下面又谈到: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经典下面又谈到: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在佛经当中,用了这么多文字来描述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清净庄严。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我们: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
听这部经来受持者以及听到佛的名号的人:
“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佛。汝当信受佛语及诸佛所说。”
听这部经听到佛名号的人,皆为一切佛之所护念。
阿弥陀佛为什么名为阿弥陀佛呢?下面又有解释:
“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有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所以这部经从文字上面来看并不是特别难,但是从义理上来看那是非常难,非常难信的法。我们常常说这个净土法门最简单最易行的法门,其实这部经、这个法是非常难信,所以在最后释迦牟尼佛他也谈到:
“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一切世间当中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这件法门,最难相信的法门。在三藏十二部当中,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念佛法门是最最难以真正相信的法门,那么常常也谈到信愿行,但真正要把他深信毫无疑惑,毫不怀疑,这种人可以说是有大善根大福报的,否则的话就很难做到。今天我们大家有因缘信仰佛教,接触净土法门,持诵阿弥陀经就要发心对这个殊胜的法门真正生起信心。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