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宗教 > 正文

[精进佛七开示]2001年学诚法师开示(二十)

评论:0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学诚法师

[本文为学诚法师于2001年莆田广化寺佛七法会中对大众的开示:我们为什么要一心念佛?一心念佛,佛就是觉,每一个念头都是觉悟,佛是最高最圆满的一种境界,我们念念是佛念念都是至高无上的、圆满的、清净的境界。如果不是念佛就打妄想,就是烦恼、就是散乱、就是恶念、就是邪念、就是杂念,我们要把妄念、杂念、邪念全部去掉,变成一念,一念佛号一句圣号,这一念就是正念,有正念自然而然就没有邪念、没有恶念、没有妄念,如果没有正念最起码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没有失念,没有失去正念,失去正念就是正念没有保持住,所以我们学佛除了正知正见以后就要时时刻刻保持正念,正念分明。我们平时训练这个功夫,到临终的时候才有正念分明。]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各位同修:

这次精进佛七到今天下午就要圆满结束了,由于大众的发心和欢喜参与,这次佛七整体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我想大家在念佛的功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所进步。每一年的一次精进佛七都非常重要,也可以说是大家会合在一起检验自己念佛修行的功夫,在这七天当中一天天的念佛是否不断在进步,就能够检验得出来。其次检验一下自己和平时念佛功夫有什么不一样,平时没有那多的时间,好的环境和氛围,能够专心致致念佛,佛七期间就有这样的条件,能够有时间和大家一起念佛,又有出家的法师来帮助引导,这种因缘和机会与在家的时候不能相比的。

第三个方面在佛七期间自己在这专心念佛,同时也能够看一看,了解一下其他同修念佛功夫是不是比自己精进,在这里也是互相学习的一个好机会、一个好地方、好途径,同时在念佛过程中自己的一些习气毛病,透过佛七期间法师的指导,能不能真正下功夫去修改,在这七天当中习气毛病哪些已经得到修改,哪些修改的不够,今后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这些因缘都很重要。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地方,就是大家来共同参与念佛也是结缘,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大家在同一个佛堂念佛,彼此之间就结成了非常深厚的因缘,为了同一个目标求生西方,修行同一个法门持名念佛,同住在一个道场勇猛精进来用功,这种因缘也是不可得的。所以自己回想几十年时间能够有几次跟这么多人住在一起,居士有六百多快到七百人,出家快到三百人,挂单的将近一千人,还有一些来来往往的人,能够住在一起,这个因缘也是非常殊胜的。有不少的同修从外地、省外老远的地方跑来念佛,付了很大代价,下了很大的决心,我想在这法会当中毕竟有心得。

在这几天的念佛过程当中,在平时也有接触到少数的同修,谈到各个地方佛教一些修行的环境不如意的地方、不圆满的地方,这些方面在所难免,每个地方多多少少有些缺憾,这些缺憾需要出家法师、在家护法居士共同努力去弥补这些缺憾,去改变那些过失,要靠大家的发心,然后慢慢一步一步就会好起来的。一个地方、一个道场,或者说我们个人所树立的目标,和现实生活当中具体情况绝对是有差距。我们的理想、我们的要求、我们的目标可能都很好,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很难符合自己的意思。但是也要去面对,无论这些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要把他作为我们学佛修行的增上缘,逆境也是增上缘。反过来说我们这么多人念佛能够很用功来念,你回家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也能够这么勇猛精进去念佛,大家劝导你的时候,开导、引导你的时候,能够认认真真念佛。假如有人不让你念佛、影响、妨碍你念佛,你自己是否还会发心继续念佛修行,这些都是属于顺境和逆境。比如昨天晚上我们有一位同修发作魔事,后来我去了解,这位年轻人还没有皈依,正要皈依受五戒,他是大学里面的老师、高级知识分子,以前他也来过几次见过面。昨天晚上他发出来的声音,跟他平时讲话不一样,发出女众发出的声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听。上个月我们在泉州传比丘戒的时候,也有一个跟他一模一样,第二天早晨要登比丘坛,那天晚上念阿弥陀佛突然发作,当天晚上送回去,平时都很好。98年在福州西禅寺受戒也一样,最后一坛梵网菩萨戒,今天他自己要求不受,前面的戒他也退掉,那天也就回去走了。他已经受了比丘戒、沙弥戒,他又把沙弥戒、比丘戒舍掉,菩萨戒也不受,就差一天,一天都等不了,这些都是一些魔事的干扰,就会有这样的影响。如果是一种散乱心,本来平时心都很乱就不会有什么感觉,当你真正去用功修行受戒,这些境界就会出现,绝对会出现,就会一些不可想象的事情会发生,这样就需要教理的基础,需要善知识同参道友的帮助,否则就很危险,如果一个人在家里发作起来就很麻烦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在佛门一句话:“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着魔就麻烦了,有时候恢复都恢复不了,这个就是要很注意。社会上练气功练到最后为什么会着魔?因为他天天在运气,气是一种物质,练练他身上很多气流,无法处理,这样人就会出毛病,出很大毛病。我们打坐也是一样,如果你不懂善于去调心调息的话,搞不好就会变成气功,变气功就会出毛病,很多人练练气功练到最后都是出大毛病,练得生命都会危险,我们很专心致志的时候不小心就会变成气功,这方面就是要有很多的经验去引导,这是真真实实的,如果散乱心就不会,你如果有些定,气功是一种禅定的附产品,神通也是禅定的附产品,就是你如果精进用功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有这些东西。这样就必须懂教理,用教理来指导。

这次在法会当中大家能够放下万缘很用功来念佛,刚开始头两、三天气候有寒流比较冷,虽然遇到寒流也是考验大家的一个好机会,有些同修年纪比较大一直还坚持,白天三点多开始,到晚上九点能够坚持下来,这是很值得随喜赞叹的事情。这些做后勤的同修义工打扫卫生、在厨房干活,都是很发心在护持大家。佛学院一部份同学,佛学院本来是天天上课的,维那、悦众敲法器的年轻法师自己都没有去上课,来引导大家、带领大家一起念佛,这些因缘非常殊胜。

这次法会从头到尾的一些通知、计划、安排、组织等等,包括一些后勤工作的调配,全部都是佛学院的一些同学在做。我和寺院里的当家师都没有参与,就是希望煅练每个人的能力,组织能力、发心能力,同时希望有更多同学能够发这样的大心来办法会,让大家念佛、受戒、用功。在家的居士也要如此发大心,大家发心佛教才会有希望。如果不发心,佛教就会越来越差。现在是高科技的时代,社会进步非常快。在社会上一个人要能够找到一份工作,能够立足需要花很大代价,要学很多很多东西,才能够在社会上找到一个理想工作,这样也就意味着现代人都非常忙碌,就是因为非常的繁忙,心理负担就越重,越繁忙越需要佛法,烦恼越重越需要佛法。

现在国家宗教政策方面比较好,信仰宗教比较自由,这样我们要有法师要有懂佛法的居士出来带动想进入佛门的普通信教群众,让他们能够真正懂得佛教,佛教的教理、教义,并且和三宝建立一个比较正常的关系,就是真正是三宝弟子。现在佛教虽然在家居士很多,但是往往到庙里这里叩叩头烧几根香就走了。他和出家师父之间不是建立在一种佛法关系上,有的是人情关系,这个法师比较看得惯我,我到寺庙看看他,如果看不惯那就不去,变成不是到寺院去听经去修行,这样就不太好。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的信徒每个礼拜都去作祈祷,每个礼拜都去做弥撒很用功,每个教堂都是满。我们就很难做到,很多寺庙每天搞得乌烟瘴气,就是除了烧香就烧纸泊,不懂什么是佛法。这样就需要我们先知先觉的居士去带动,知道哪些是佛教徒应该做的,哪些是人家附加到佛教上而的,哪些是跟佛教没有关系的迷信行为,最起码说我们不要去做,这样慢慢佛教就会好,光靠几个出家师父是不够的,我们在家居士数量非常多,不光是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要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个、数以亿计的在家居士,要很多人出来做这方面工作。

我们修行、学佛、念佛最关键的要有正知正见,知见要正。知见如果出了偏差,我们走路就会错。所谓知见,首先我们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自己学佛这么多年有没有得到学佛的好处?如果学佛的好处没有得到,或者只得到一点点佛法利益,今后如何进一步努力能够得到更大更多的佛法利益。这样的问题要经常去反醒,扪心自问而不是糊里糊涂一天天过去了,这样就很要不得,每一位都要这样。学佛有学佛的好处,如果学佛没有好处为什么每天要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学佛肯定有好处。我们在家的同修要互相探讨、互相策勉,人的生命都是非常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人生里面我们要成就一些无上功德、无漏的善法,这样就要求我们不能去浪费时间。

我们为什么要一心念佛?佛就是觉,每一个念头都是觉悟,佛是最高最圆满的一种境界,如果念念是佛,念念都是至高无上的、圆满的、清净的境界。如果不去念佛就会打妄想,就是烦恼、散乱、恶念、邪念、杂念,我们要把妄念、杂念、邪念全部去掉,变成一念佛号一句圣号,这一念就是正念,有正念自然而然就没有邪念、恶念、妄念。如果没有正念,最起码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失念,没有失去正念,失去正念就是正念没有保持住,所以我们学佛除了正知正见以后,就要时时刻刻保持正念,正念分明。我们平时训练这个功夫,到临终的时候才会正念分明。

那么要临终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第一个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不能怀疑自己造了很多的业,今生今世造了很深重的业,在过去世也造了很多的业,那么我们修行才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恐怕不能往生,有怀疑。第二个怀疑,怀疑虽然自己一生当中也念佛,但是自己还有很多世俗的心愿没有了,还有很多贪嗔痴慢无明没有断掉,是不是会往生?第三个怀疑,自己念佛的功夫、修行的功夫不够,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西方诸大圣众菩萨会不会来接引我?这个就是有怀疑,有怀疑就不能往生,这个障碍很大。我们在临终的时候能够对自己的这些烦恼业,对自己的世俗社会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以及对佛菩萨种种感应、弥陀种种大愿大力的怀疑,要做到临终不怀疑我们现在就训练这种功夫,我们虽然是一个苦恼业障的众生,只要我们认真去修行、认真去忏悔,发大惭愧心很真诚去念佛,业障能够消除,一定会得到三宝加持,其次就要放下世俗社会上面的种种牵挂,尽量去放,把他放掉。

清朝第一个皇帝顺治皇帝到晚年时候,做一个偈子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他说:“未曾生我谁是我”?还没有生我以前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生下来时候我又是谁;“长大成人空是我,合眼蒙胧又是谁”?长大了有模有样好象就是我,眼睛一闭了又是谁呢?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未曾生我谁是我”--是生从何来;最后一句“合眼蒙胧又是谁”,眼睛闭了、死了那么又是谁呢?--死往何去;那么生从何来,从过去造的业,死往何去现在造的业,所以我们现在是人,人的一切苦乐、有没有福报、有没有智慧,跟过去的业有关系,我们以后会怎么样呢?死往何处去,和现在造的业就有关系,以后要去更好的地方--极乐世界,不去三恶道,我们现在就不能造流转生死的因,我们应该造往生西方清净国土的因,不能造有漏的业、染污的业,我们要做的所有清净的业。把我们佛法观念真正落实到生活当中,不能在自己家庭里面那几个人去说,局限心量打不开,推广出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梵网经》里面谈到。把佛教缘起法扩大,扩大到无始无终,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有很深厚的一种关系,这样你就不会非常执着于某一点、非常执着于某一件事情,你一执着修行用功就用不去,就会有我执法执。你对自己以外的人跟事执着就是法执,对自己的五蕴色身、对自己思想里那些想法一直放不下去就是我执。我执跟法执的存在,正知正见就很难树立起来,如果我们在今生今世有更大的愿力,更好的理想,这样才会放掉世俗社会上面那些比较低层次的生活目标,把目标升华和提高,把自己生命的价值提高到应有的水平,提高到佛菩萨的水准。

第三点是现在就要相信诸佛菩萨感应的力量,这样到临命终时才能真正相信,所以我们信心的培养不能到临命终的时候再去树立信心、再去发愿、再去念佛求生,那就来不及了。我们要临终的时候信愿行具足,现在就要开始具足。

阿弥陀佛!

(xinsush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