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那下午做结行,因为前几天去泰国,所以没有参加我们的法会,但是今天上午的皈依、中午的皈依,是很殊胜。那原来九点钟赶回来,后来飞机晚点了三个多小时,然后就赶回来了。那么我们法会一次又一次,看到很多同修上来当义工,有长期的义工,也有短期的义工,有法会期间的义工,也有来念经的等等。
参加法会,那我们做了那些事情呢是不是修行呢?可能不少人会有疑惑,说我们这办法会是不是修行,或者说办法会,跟修行有没有关系?更具体来说,那究竟什么叫作修行?如果我们弄不清楚的话,我们就没办法修了。那么修行就是修心,就是修我们的心,《广论》里边谈到这个。那么怎么叫作“修”,“谓令其意,成彼体分或成彼事。”比如我们修心,我们修悲心、修信心。修信心我们内心时时刻刻都充满着信心,你才可以叫作修心。而不是说我们修的时候我们有信心,我们不修的时候就没有信心,那你这个修的功夫不到家。那么修悲心,你是时时刻刻都是充满悲心的,悲心是没有条件的,没有前提的。那我们如果信心、悲心培养不起来,你要修道次第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成佛嘛,要成佛,要面对所有的众生,所以要修悲嘛。同时我们要对佛菩萨诸大善知识,所以你要修信,一个方面要修信,一个方面要修悲。
对众生修悲,对上面我们要修信,那我们修不好了怎么办呢?或者说我们怎么修呢?那《广论》里边也告诉我们,舍、护、净、长,“舍”就是第一个就要布施,“护”就是护持,“净”就是消除,净除违缘,净除业障,“长”长养善根,长养功德。那你这边来参加法会了,你供养十块钱,财就是财布施;你念经这也是法布施;你得劳动,干活,无畏布施。那么这个第一个就是舍了对不对?那么护就是我们来护持,护持,虽然一个方面,是护持道场,护持三宝,但这更重要的就是护持自己的善根了。我们没有通过这样的一些境界,来历练来用功,我们的善根就形成不了了。
我们大家来寺庙里边来,不等于说需要,另外一个人来照顾我们自己了。那有些居士说我这每次法会我都来参加,为寺庙为其他的同修,为这些居士们,付出有多大多大,这个本身我们修行就是这么一回事了。就通过这样的一些境界来长养我们自己的善根,所以我门第一个字舍了。第二个是我们护持。那现在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第三个字,“净”字对不对?净除违缘,净除障碍,那么我们真正去忏悔了,去净除这些违缘,净除这些障碍。那么有违缘障碍问题一去除自然而然我们的善根就增长了,我们的功德就增长了,我们这个佛法就增长了,我们内心的力量就增长,内心的光明就增长,那这些就是修行啊!就是修心啊!所以修行,修心我们不能把它理解成很狭隘的就是说打坐啊,就是座上修了,座上修它是修行,没有错但修行不等于就是座上修了,是不是?
那大家学《广论》,你看《广论》里面对修行,它怎么定义的,就是修道啊!就是熏习呀!就是串习了,串习一直来做,天天做,这样我们的信心,我们的悲心,才是有办法培养。它这个四个字,它是一环扣一环的,你第一个你没有舍,这护你就很难修了,没有护你就跑到第三个字,你根本就很难修了,或者说你前面三个字都不要你就专门说我要增长善根,增长功德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很多概念依然还是以世间的价值观在主导了。
你用世间法来认识佛法,用世间法来看佛门,用世间法来看大家做的事情,那都是世俗知见了,对吧!只有我们认为说自己的,在世间的来讲这些知见是正确了,但是在佛门来讲呢,它就两回事了。然后他要修道,他要修心,他要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所以呢我们大家在这边参加法会来护持,这护持就护持自己呢!护持自己的善根增长,自己的功德。而你要去建立这种认识非常关键的,把这种知见建立起来,你才有这种动力了,明白吧!你没有建立起来,你会认识说是不是别人都不忙,我为什么要这么忙呢?别人都很闲,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是不是?或者说那别人不给自己配合啊!那别人怎么给自己如何如何啊!那别人也不来啊!别人不怎么出力啊!等等。你会很多的埋怨,很多的怨那就很麻烦,很不好。所以我们修行就要去面对自己内心的境界。
那内心的境界过不去怎么办?就要去忏悔,一旦我们认为说这个问题是外在的,就是错的,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内心的问题。世间法会认为说这个问题是外在的,它不容易说这个内心,这个问题是内心的。佛法就是说问题在我们内心,这就是不一样,你办法会就是修行,最好的修行让大家一起来修行,我们不办法会那居士不能来念经了,那就是我们自己出家的法师顶多带山上的一些义工在念一念经。其实那没多少人啊!只有法会办起来大家才会来念,这很正常的事情。它基督教它每个礼拜你看都做弥撒,做祈祷,他每个礼拜都要来。他平时也要上课,也要学习,所以我们学佛法也要谈到修行。
先要搞清楚修行什么意思,怎么一回事,要把这些概念,定义要理清。教、理、行、果,你先把前面的理论弄清楚以后,然后呢,就是行了。就是实践,就他最主要的,就是在于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这个佛法它的关键点,它就是要落实到修行,但是我们行不能把它狭隘化,不能把它固定化,认为说怎么就是修行,怎么就不是修行。那这个很关键,这也是很重要的。然后呢?就是在法会期间我们如何在其他的同行善友身上学到佛法。打比讲我们如果没有法会的话,没有大家一起来做事的话,我们这个资粮就很难集聚,是很不容易集聚的,很不容易来落实这些佛法的一些理念,佛法的一些内涵。我们世间上面做事情它不是根据佛法的观念来做,它是根据世间的观念来做的,根据世间的价值观来指导我们的行为。那在庙里边我们办法会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它是根据佛法的价值观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是不是?
那这两个价值观是有着本质上面差异,在过去我们的碟片里面一直强调这个问题,就是不能把世间的价值观带到佛门里边去原因就在这里。否则你就是错了,你在世间上面是对了,在佛门里面就是错的。这个因为我们根深蒂固了多生多劫,多少年我们都是熏习这一套,是不是?总认为我们自己要轻松一点,我们不要那么辛苦,我们就是大家拿着经本好好这样子交流交流,讨论讨论这样子才是佛法。那我们怎么样子的我们的心真正充满了信?真正充满悲?这个就是很重要“成彼智,成彼分”嘛!我们心如果有信心、有悲心,他肯定不会疲惫的,不会疲乏,不会辛苦。他就有动力,因为有信心,内心就清净有悲心。悲能拔苦嘛,他就是有一种无形的一种动力去帮助别人呢,和内在这种强烈的一种动力。
它这个悲不是说外在需要很多的事情的很多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外在是一个境界,只有外在的境界固然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它更关键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外在的境界,所以能够成就我们的悲心。我们看到,我们听到,我们接触到了这些境界之后,我们的内在的悲心真正产生。你不能说我看到了才有悲心,我看不到就没有悲心,那个就不是真正有悲心。有悲心,你看到看不到你都要有悲心。那有时候可能你看到了,只是说那你同情心,比如你在街上你看到一个人发生车祸了,一个人没有钱去医院看病了,或者一个小孩被人家打了,那个只是你的一种怜悯心,一种同情心。你看到这个境界以后产生同情心,那如果真正悲心它是不一样的,悲心就是我们对人也好,不对人也好你都要去修,都要去拜。
这个是很不容易培养的,是非常难。非常难的事情不是说我们学过了,或者说我们知道了,我们都很了解了你就有悲心,你就有信心了。也不是那么一回事,都是一种任运了。我常常说,你到医院里边去看这个医生,他医生看到病人,他都是一种任运了。他就想要去救他,他都是一种自然任运了。就犹如一个人很喜欢读书一样他天天读书,他只要看到文字他就要去看。他在看这个纸上面写什么东西,他为什么这样子,他数数串习嘛!他一直串习,他就喜欢读了。那我们信心跟悲心的培养亦复如是,你如果经常去串习,他自然而然他就会有这种力量。只是说我们没有经常去串习,我们串习不起来,所以我们这个信心,悲心就很弱。
你没有信心没有悲心,那我们所有的佛法都是一种很空洞的内容。是不是?你觉得这个我们寺庙里边不办活动也可以,办活动大家都能来,你不能修行,所以我们也是很不容易。一年也就几次法会,让大家有这个时间来参加共修,当然今后我们这个硬件做好了,我们会有这种更好的一些规划,那修行是不能间断的。
这天天都这么修,你间断,你就很难修,有时候就修不起来,就修不好,所以我们这个办法会不是说来造什么声势啊!或者来凑什么热闹啊!也不是,说这个那有时候大家没有事干了,纯粹不是这么一回事,只有真正去实践佛法了,至少我是这么体会的,那么你们怎么体会是你们的事情。你们也可能体会不出来,这是你们的事情,我就这么体会的。你办一次法会,你这么多人来种善根来皈依,对不对?我们写到博客上面去大家看很感动,对不对?这每一天都有很多人都在看这个博客,他看到上山了,那很好。前一次我们那个义工他说把那个博客给编成一本书,他们送到出版总署,他说出版总署说今年国家重大立项,他送当天他就批,他们都很喜欢读,他就很需要,需要佛法,是不是?所以,以后我们大家有些好的心得,都可以把它写出来。全都是增长善根,那同时让大家看了以后见闻觉知。就是业辗转增上了,那好的东西就要去发扬,都让大家去知道,去传递,去宣传,去弘法,这就是弘法嘛!我们也需要借助现在高科技的方法。
这次我们去泰国开会,里边就有一个这样的议题,“如何来借助高科技”因为不借助我们讲一堂课,我们讲完了,你只有自己一个人听了对不对?我们做成录音,做成文字档,我们发在网络上去,你只要有电脑,你上网,你国内外到处他都可以看。那个效果就大大不同了是不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这个就是要很好地去认识这些问题,其次就是在这些事项的部分我们每次这些义工也好啊,这个法师也好啊,我们都经常调换人,为什么经常换人目的呢?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来锻炼,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这样我们才能够发现更多的优秀的人才。当然这样比较辛苦了,因为都是新人每一次都是新人,那新人他也会有一些新的面貌,也会有一些新的说法,也有好处。所以我们大家来山上做义工也好,参加法会也好,我们对这些概念要有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
我们要想一想,看自己的一生我们能够帮助多少个人,更具体,更这个平白一点来讲呢,就能够多少个人能够认识你呢,多少个人会觉得,哎呀,这个人对自己是有帮助的。那我们就有价值,这每个人他潜力都是很大的,那关键呢,就是我们这种潜力有没有想真正去表达,真正地去发挥。那我们的潜力就是这种悲心,你这种悲心就是他有时候不等于说,我们去开示讲佛法的时候你有这种悲心。你走出来你看了他,人家都生欢喜心,人家都得到度化。他讲这个我们这些个居士也好,这个法师也好,他都非常地有慈悲心,大家看了生欢喜心。看到烦恼就得到调伏,他就是弘法,他到外面转一圈他都能够达到弘法的目的,这是真的。但是我们如果没有跟众生建立这种业缘,那就不可能了,比如说你走到街上去,因为大家彼此互不认识,互不认识你见过了他也就见过了,视而不见那情况就不同了。当然,我们也不是说,我们要让多少个人去认识我们,也不是讲那个意思,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可能性去帮助别人,自利利他嘛!这个我们的生命就是在利他的过程当中才有意义,是不是!最大可能去利益别人,至少我们内在的这种意乐要有,这样子的一种自我要求了。那么我们也可能说我们也想要去利他,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利益别人,这个利他的这个效果不明显,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着急了。
先从基础功开始,从集资粮开始,消除业障了,种善根。比如说你在法会期间,你只要默默无闻那边做。大家看了很感动,也就会有很多人因为你的付出他建立了信心,是吧!所以,不一定说你一定要去搞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这个不一定的。事情大家还是知道的,我们能做什么事情,大家知道。所以我们不是说要去做一些很场面的事情,就是一定要让人家看到,要让人家知道。人家知道,看到了眼前的东西,都是一些场面的东西。我们常常讲发光族,发光族角落族,叫我们当角落族不愿意,当发光族。比如我们做这个博客,这个VCD那这写这个报导,他说写得很好,大家也不知道,但是作用都很大,是不是!这功德都很大,那人家就会去问,这个是谁写的?是不是,他说那个寺庙就有,那然后会有这种信心,那它就能够建立起来。
这场面呢,场面你做不好的话,它会起反作用,对吧!它场面,当然场面也需要,它本身就是做场面就做好看。但是场面完了就没有了,是不是?场面的东西就是靠不住,也就是你要有真正的悲心,那你做场面也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悲心,那么你就喜欢场面,场面又没有了你就不想动了,你就动不了。不热闹了,不热闹你就不想去干。你一定要干有热闹的事情,为什么法会完了大家没有心力,就是因为不热闹,是不是?不热闹他不想去干,这就不好,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呀!你一个人可以看书,对不对?可以听磁带,这听听也挺好可以用功,可以拜佛,是吧!可以一个人,可以去扫地,自己也可以做事情,不一定说要多少人一起做。那这个就是修行了,就是这样子的一种修行。然后又让我们自己一个心很平静,让我们这个心就是很平稳,人很多很多我们心也很平稳,我们一个人内心也很平稳,这才是一种功夫。是吧!你越是多的人我们内心越是平稳,因为我们内心平稳,自然而然他别人跟着也就平稳。
比如说我们办法会期间,这种你当一个部长,或当一个组长,大家吵吵闹闹意见很多,那你不要再给人家再加一个意见。你要想办法让大家心静下来,那什么办法,你说大家去拜佛,自然大家就静了,是吧!这上次这个法师他问我说,我说你就带他们去拜佛,他自然就没有问题,你再给他多一个意见那更麻烦。那他就更不好说,拜佛,他意见没有了,没有的话,最后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是吧,你不要讨论,讨论讨论的意见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处理,是不是?这个只要一种意见就好,他意见多了没有用,他做一个事情他只能一个方案。你这个一个方案,他那一个方案,他那一个方案,你这么多方案,最后大家都落实不了。你只要一个方案就可以,一个方案那谁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谁负责,谁当头谁说了算,是吧!谁负这个责任,谁当执行长,谁当召集人,你就跟着这个办。所以我们慢慢去养成这样子的一个心态了,不要老认为说我们自己的这个主意是最好的,当然你从某一个方面来看,从某一点来看是好的,但是你从全局来看,从整体来看就不一定。从众人来看,从大家对佛法的需求来看越多越好,都学佛法嘛。是吧!学佛法,本身宗教信仰自由,很好的事情,当然我们要很认真学了,你不学佛法的人多了,就会有麻烦烦恼就重,就容易出问题。大家就容易意见就多,会容易有口角,容易观过啊,等等。容易埋怨啊,很多问题就出来了,那学佛法是没有事,绝对没有事,学佛法他要调伏自心了。他跟人多少没有关系了,他自心烦恼已经得到调伏是不是?所以大家要常常来参加,我们浴佛节过完,这就六月十九,就差不多这两个月都没有法会。两个月没有法会,但是礼拜六礼拜天也可以上来来练心,来用功啊!对不对?甚至你来干活也可以,来劳动也可以,也是集资粮啊,消业障啊!为什么消业障?就是对治自己的执著嘛!
自己很多观念,自己认为了自己要怎么做才对,可以慢慢慢慢我执就淡化了,法执就淡化了,这样就比较容易与佛法相应。我们所认识的佛法,不一定说就是佛法,这些只是我们认识的佛法,是不是?究竟了义的佛法是不是圆满的佛法?是不是最纯正的佛法,那都不一定,他每个人的认识不一样了,它只是佛法的一个点,佛法的一个层面。那我们要系统,要很深入、很完整地认识佛法这才不会迷惑,才不会拘泥于一点,才不会执著于一点。它为什么是道次第啊!他从人到佛啊!整个理路都是很清楚很清楚,以后更关键的,我们知道如何找到下手处,找到下手处以后出现问题怎么办?怎么来化解?怎么来解决?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出现问题解决不了,就死了,你就死在这个问题上你过不去啊。
过不去我们就不想学了,不想用功了,就这样子了。你这是进也进不了退也退不得了,进退两难,是吧!所以,很多人学一学,学来学去学得搞得进退两难,你不学很可惜,学又学不下去,又学不进去。甚至很多人最后到哪里找一个上师去修几天也受不了,对吧?受不了也不学了,我们学《广论》,你就要照《广论》对《广论》说这个修行怎么修,你照着做,它怎么讲然后你真正要去做,你要去做。
本文为2007年5月1日学诚法师在龙泉寺五一法会时对义工的开示。
(xinsu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