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宗教 > 正文

[心的世界]《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十六讲

评论:0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学诚法师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

今天我们进行《百法明门论》第十六讲。“第一心法,略有八种。”

心法,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大概地说有八种,有的地方还说有一个庵摩罗识。

我们学佛法的人,学唯识的人,我们能够学到人的心有八种,再细分其实不止。不学佛法的人,他很难认识清楚耳朵听的和眼睛看的有什么不同,这个心有什么不同。他只知道听话反正用耳朵听,看东西用眼睛看,理解很简单。如果我们学了唯识以后,就不是这么简单,是一个非常深细的一个过程、行相。

我们长期以来最大的错误就是因为“我”、“我的”:我的书包,我的书本,我的钢笔,我的茶杯,等等。其实,书包也好,钢笔也好,茶杯也好,笔记本也好,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我们接触到的,仅仅是事物的假相,事物本身的幻相而已,乃至我们看到一个人的长相,也是幻相,也是假相,如梦幻泡影,它会变化的。

如何从假相认识到真相,如何从幻相认识到实相?这就需要修行。诸法的实相,诸法的真相,真相、假相都是相,两个不同的相;实相、幻相也是相,相跟相是不同的。三宝就是诸法的真实相,涅槃就是诸法的真实相,世间法都是假相、幻相、无常相、变化相。一旦我们说到“我”、“我的”的时候,“我”跟“我的”都不是诸法的真实相,也不是诸法的本质,它仅仅是诸法的幻相、诸法的假相。多生多劫以来,无始劫以来,就是因为我们把幻相、假相当成实相,所以在轮回。

小孩子的时候,一两个月、两三个月的婴儿,肚子饿了,口渴了,着凉了,他不会说话,那他怎么办?他会哭。父母看小孩子哭,他就能够推测出来,这个时候他需要什么。现在气候比较凉,他可能是着凉了,要穿衣服;现在气候比较热,他可能有点热,穿得太多;父母算一算时间,可能要几个小时,要喝奶,要吃东西。他就是凭这种感觉来推测。这是什么感觉呢,这种幻相的感觉。那个当父母的,一看这个小孩的表情,一种哭声,他哭得很厉害,那就是问题很严重;哭得不厉害,那就说明问题不是很严重。再长大一点,两三岁、三四岁、四五岁,他会说话了,他需要买玩具,要买零食,买衣服,买好的用具用品等等。再大一点,上学,上好一点的学校等等。这个就是说,人从小自己的思想观念是在物质方面折射出来的幻相,内在是人的我执。“我”有需求,“我”需求些什么,在不同的时期他需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一旦我们成年了,30岁40岁,成家立业,思想观念成熟了,他的思想观念所折射出来的,都是自己的一些知见,自己的一些观念,自己的一些认识,以这个为主了。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看自己觉得这个事情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去做。这个虽然也是“我”的,但这个“我的”是人的精神层面,就不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幻相,小到个人,我自己,我的父母,我的兄弟,我的事业,我的民族,我的国家,我的信仰,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心里面折射出来的种种幻相。我们有些幻相是正确的,有些幻相是错的。

每个人所熏习到的种子,多生多劫,长期以来,起的现行都是不一样的。你接触的人,你结交的朋友,你接受的信息,就会形成你心理的状态、心理的结构。心理状态、心理结构形成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了,因为你内心当中所储藏的、所拥有的,就是这些种子,就是这些境界,我们就会照着自己内心的思维体系、思考模式来做思维、来做分析、来做判断,所以不能解脱——法执。这样的人还算是比较有思想的人,没有思想的人、大部分人,他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没有意义的,是不断在重复的,这是大部分的人。就是日复一日,他自己不会感受到意义,就是佛法没有在我们内心当中真正建立起来,精神层面的价值还没有认识到,还没有建立起来。学佛法要来帮助我们建立这些知见,坚固这些知见——对三宝的信心,佛法的观念,培养非常好的等流,很好的思维模式,很正确的思维状态,非常健康的心理结构,这些都是我们的修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里面说的,它不是随便说的,的的确确都是幻相。我们不仅仅很多的思想状态、无意义的幻相一直在重复,在这些幻相当中,我们还附加上去自己很多情绪,这些情绪就是人的烦恼。这些情绪、这些烦恼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乃至伴随着我们多生,伴随我们的生生世世。你如果不修行、不用功的话,这些情绪一直跟着我们走。也就是,我们内心的活动状态和心理结构都是一种情绪性的结构。还有一种是知识性的、理智性的结构,这种理智是世间的理智,还不是佛法的内心的结构。

我们修心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内在的、系统、完整、正确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结构。这种心里正法的结构建立起来以后,就不会为世间的幻相之所动摇。如果你建立不起来,那肯定就是情绪,肯定就是烦恼。

我们内心当中情绪性的结构状态,有些比较粗,有些比较细。比较细的人,他表达的方式就比较文雅,比较粗的人,他就听不懂你在讲什么。比较粗的人表达的方式就比较直接,比较简单。比较细的人,他会认为你这个人说话怎么没有礼貌?这是肯定的。他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语言不一样,内心的状态、内心的结构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就很重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状态,有不同的结构,有粗细之分,有世间法和佛法之分。如果我们内心是佛法的结构,那表现出来就非常从容,非常淡定,非常喜悦、快乐。如果我们是世间的结构,我们就会有分别,我们就会有高下,我们就会有不平,我们就会有痛苦与快乐,这是肯定的。我们内心如果是这些状态,有高有低,有苦有乐,有种种不平,那都是世间的,我们的心还没有转过来。

世间心要转到佛法的心——修心,修行就是修心。皈依的法门也是在修心,修皈依本身就是在修心。就是要培养我们完整、系统、正确、丰富的内心的结构体系和思维状态,这是佛法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文为2009年10月4日学诚法师在北京龙泉寺对僧俗二众的开示,由义工根据录音整理,略有删改。原开示后半部分详见《从身语意思维忆念佛陀功德》。)

(xinsush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