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宗教 > 正文

[早斋开示]之二十七:养成好习惯

评论:0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学诚法师

佛法非常注重正见、正行,所以我们的佛堂名为见行堂。正见就不同于邪见,邪见就是常见、断见,常见就是不会变化的,人永远是人,鬼永远是鬼,这个东西、这个人都不会变化的,永远如此,不能改变,名为常见。断见就是改变了以后就没有了。那么佛法讲,改变了以后还有,并且是能改变的,所以是非常非断。

那么谈因果,世间法,外道,也谈因果,但是世间法谈的因果,跟佛法谈的因果,以及跟其它宗教谈的因果是不一样的,佛教谈的因果是非异非一,后一辈子的因果跟这一辈子的因果是有关联的,所以非异,后一辈子和这一辈子又不是一个身体,所以非一,非常非断,非异非一。

那么正见,首先我们不能有偏见,如果我们有偏见,就不正了,我们眼睛不能正确的来看待事物,我们内心不能正确地来观察、思考问题,所以需要正见。我们古话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自己亲眼所见,就犹如我们来到寺院里面,过去有些人可能没有来过,觉得寺庙很神秘,很不可理解,乃至很不可理喻,你在这里住几天以后就会慢慢感觉到,我们寺庙里面出家人的生活,用功,乃至做法,慢慢你就了解了,认识了,你就能够有正确的了解,正确的认识,就会有正见。

我们人多了,分好几个场地吃饭,这个也需要有正见,不然他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佛堂能坐两百人,三百人,那其他人坐不下怎么办呢?你就要开辟分会场。开辟的分会场怎么能够和主会场保持一致呢?我们就要通过网络,用这些现代的科技手段和方法。你如果没有正见,你就不会去想说我们要这么多场地,那就不能参加比较多的人,人可能就要到佛堂外面去。有些人觉得,以后人可能还会再增加,我们就要有更大的场地,五百人,一千人,更大的场地。那么五百人,一千人,一天要吃掉多少的粮食啊?它需要多少房间住啊?它就供水供电多少啊?乃至于每天食品需要多少?蔬菜需要多少?水需要多少啊?会制造多少垃圾?怎么处理?要有正见,就是你要有正确的认识,就是正视我们眼前的问题,才是正见。所以具足正见的人,不是逃避,不是去忽视问题,不是视而不见。视而不见怎么正见呢?那是盲目,那不是正见。

社会上面也是一样,人多了,地少了,怎么办呢?去盖大楼、高楼。农村为什么不去盖高楼呢?农村地多人少,就盖一层、两层就够,不需要盖高了。交通堵塞,怎么办?搞了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在城市里面怎么办?弄了一大堆的立交桥,立体,这说明这种人已经有正见了,他要解决啊,否则路走不了,车也开不了,学习、生活、工作、一切都会受影响。他就思考问题,他觉得这个局面怎么办?最后这个问题解决了,这种人他就有正见,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就是有正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是他能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看到问题的现象,人是很苦的,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你没看到问题的本质,没有看到问题的因,没有从因方面来下手,你肯定天天难受。我们俗话讲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问题的本质就是有正见。

看到问题你要有高度。你不仅仅有角度。我们拍照片,你要选一个角度,你要拍全景,摄相机要架到高空来拍摄,甚至开着直升飞机才能把全景拍进去,这就是有高度,对事物的认知要有高度,它才能够有对问题层面的把握,也是正见。

我们佛教里面讲的正见不仅仅说一定要去处理这些大问题,这大问题就跟小问题联系在一起,高处着眼,低处着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为一切跟自己有关联的,跟自己有关系的,我们去努力,所以佛教界讲,业,它是会增长广大的。它是会变化的,小小的行为,不断累积,它以后就会变成广大的业,业力会改变,业力会增长,业力会扩大。我们过去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这个原理,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就象我们小孩子存钱一样,每天存一块钱,存十年,存二十年,就会存很多,也是这个原理,那你存一百年,存一千年,每天都做,本钱再加上利息一直在滚动,在增长广大。

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都是通过慢慢积累的过程当中养成的,可能在家的时候,不容易三点、四点就起来,但是在庙里两天,三天就习惯了,头一两天可能不习惯,第三、第四天慢慢习惯了,第五、第六天习惯了以后,你又要走了。这也是无常,业也是无常,都是无常。你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呀,业力也是无常,你只有认识到无常,认识到改变,认识到变和不变的关系才行。

我们人的行为的造作是跟人的心有关系的,我们眼睛看到,实际上是我们心在看到。这个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一个人能够有好的主意,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心眼,心里面长了眼睛,心里面长了眼睛才能够看到,当然是不一般的有心眼,所以我们内心的活动,内心的清明很重要,你内心不活动,很多问题你想都不去想,内心就非常地麻痹大意,内心非常地僵化,我们常常提的僵化就是教条主义,就是不去理解,过去人怎么说,就是照搬,就是教条主义,我们用现在的方式来理解,就不是教条主义。社会有教条主义,佛教、宗教也有教条主义,一样,你理解不好,就是教条主义。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说时间,空间这些概念,时间,昨天我有谈到说人有出生的时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有生理的年龄。有些人岁数很大,身体很好,有些人岁数小,身体不好,他比老人身体差,虽然他出生年龄不一样,但是他生理的年龄可能相反,心理的年龄也是如此,人的业力也是如此,它不一定说,同你的出生的年龄成正比,不一定,有时候成正比,有时候也会成反比,有时候它不成比例。不成比例也很正常,比如一个人长得非常高大魁梧,头脑非常简单,非常机械,那你也没办法。有些人很小很小,主意一大堆,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那怎么样子才是自己的时间呢?什么叫做时间呢?我刚才讲的出生年月日,那仅仅是台历上的时间,自己手表上面的时间。时间实际上就是我们内心的认知和自己行动之间的距离,只有内心的认知能够即刻付之于行动,那么你就有用不完的时间。如果你内心的认知和你行动的距离是很遥远的话,那么你这个人时间就少,乃至就没有时间。我们社会上面有一个广告:心动不如行动。这是在飞机场看到的一条广告,这些都是佛教的话,修行就是行动,行动就是修行,修行,他一想到,他马上去做,这些都是我们能够感受得到的。

世间人要行动起来,无非要靠三种手段:第一种就是物质的奖赏,或者说刺激,多干多给钱,多干,提拔、发奖金,这就是物质方面的刺激;第二,就是靠感情方面的笼络,我们常常说感情投资,请你帮个忙,你这么好,给你帮忙,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很多人把钱借给人去赌博,等等,这是第二种方法。在单位里面,为什么中国人很注重请客吃饭?它就是笼络感情,它真正意义不是在于吃饭,他觉得大家能够谈得来,在思想上面、感情方面能够融洽,事就好办,这是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是投其所好,你喜欢什么他给你什么东西,你喜欢手表,给你手表,喜欢什么书籍给你买,喜欢画、字送给你,你会认为这个人挺好,挺了解我。实际上面,这些都是靠不住的,刚开始,他没有钱的时候,你给他多一点钱,今年给他一万块钱,明年再给一万块就不灵了,他可能要更多,你受不了,你一个单位那么多人,你受得了吗?肯定不行。你情感上面的投资也是不行的,那么多人,你的时间也陪不起。一个人的爱好方面的投其所好,更是不行的,人的爱好也会变的,他今天爱好爬山,明天爱好游泳,今天爱好唱歌,明天可能爱好写字,人的爱好也是无常的,所以就是因为世间法无常,人心无常,多变,所以好多老板不知道怎么办。对自己的上司,对这些顾客不知道怎么办好,摸不准。

实际上他没有认识到世间很无常,真正要让一个企业做好,让一个单位办好,让一个学校管好,他都需要有一个信仰,所谓说信仰是认识到做这个事情的本身意义,这是有办法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光靠外在的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行的。你怎么来管啊,怎么来刺激、诱惑啊,肯定都是不行的,所以只能靠信仰,靠觉悟,从心上面来转变,来引导,来影响,那个才是有用的。靠外在的,他的作用不能讲一点没有用,但是他的作用是有限的,没有让他长期有用。要从心地开始,所以现在国外也很流行白领修行,庙里有企业家干累了要休息,要恢复自己内心的生机,恢复起来。

那么我们一个人要让这种善的力量不断得到累积,恶的力量就不能累积,所以你不能以为说一件事情很小,无所谓,天天累积,时时刻刻累积,心心念念累积,最后就成了大事,你就改不掉了,问题就大了。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这也是一种真理,水滴虽微,渐盈大器,水一滴一滴,最后石头都被滴穿,它就有这么历害的力量,所以我们从这种业果的道理来讲,它是需要长时间的修行,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并且它是从业的性质来看的,不是从事的大小来看的,它首先来判断你这业是善的还是恶的,如果一个恶的,虽然很小,都很危险;一个善事,可能就是一个好的脸色,一个好的手势,一个很小的行为,很小很少,一个很小的的善,累积累积累积,以后的力量都很不得了,你会认为说那么我现在这种报应到底跟自己怎么相联系,跟过去、跟现在怎么来关联?

佛教里讲这种报应分三种:一种是现报,一种是生报,一种是后报。所谓现报、生报就是今生做的事今生就报应,一种是今生做的事,后生报应,还有一种是今生做的事,隔了一生,乃至无数生才报应,这个是不同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所感召的种种果报,有些是跟前世有关的,有些是跟前世再前世有关,有些是跟今世有关,跟今生今世做事有关。所以它不是孤立地来看待问题。那么你又说,我前生到今生我们的身体都换了,今生到后生人的身体也换了,佛教里头讲,无作者、无受者。造业的这个我是假我,受报的这个我也是假我,人是四大——地水火风,假合而成,但是业力是持续的,这种力量是持续的,就有如说空中有信号,不管你是什么品牌的手机,它都能显示,只要你手机是好的。你手机用坏的,卡是好的,就如同说某人的身体是坏了,业力是实际的,你只要银行不欠帐,你要是欠帐,你就被屏蔽掉了,它的信息,信息就是业力,它业力一直持续下去,那你说这个手机跟后面的手机有没有关系呢?当然它也有关系呀,手机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没关系呀,即便不同的手机,移动的,诺基亚,苹果,摩托罗拉,它的基本原理一样,里面功能多一点、少一点,里面最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业果的原理也是一样的,业增长很大,因果的原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业力要怎么样才能现世会受报?就有两种情况现世会受报。一种是很近的业,一种是很重的业,很近的业就是说,你口渴了,喝口水,马上就有报应,解渴。你要喝开水,要从开水瓶里面倒,这是因果,开水瓶里面的水没有了怎么办,你到锅炉房去打,锅炉房里的水用完了怎么办?再烧,它就是因果循环,一环一环,这个很小。还有一个很重,比如你做了什么重罪,你把人打一通,或者说你杀了一个人,汽车发生了车祸,公安马上来,马上把你带走,极重的业,现世就会报,一个是极近的业,这两种就是会在现世报。

那么我们怎么来说明,怎么来认识,怎么来看待,或者说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业的特征是善的,还是恶的?用佛教的话来讲,有业相,相是一种征兆,内心的一种感觉,一种征兆,我们经常讲的,天上出了彩虹,它是一种征兆,我们浴佛的时候,舍利出来的时候,它都是会有一种征兆。也有一种不好的征兆,有时候,你发现一件什么事,两个小时以前,三个小时以前,乃至前一天,你心里总是惶惶不安,总是会觉得会有什么事,结果真的会有什么事,它就是一种征兆,这种征兆用佛教的话讲,就是业相,业的相。就是业要发生、要出来的一种相貌、特征,就是这种动力已经在起作用了,汽车要发动的时候,嘟嘟嘟要发动,有这种业相。人也是一样,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是不好的,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但是说明你内在的种子要启动,动力已经在启动,这种动力比较强,所以整个的身体和心已经受到震撼,让你感觉到。只有修行的人,用功的人,用心的人,他才知道说我自己内心动力的启动,他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他是才能够判断出来。如果不是修习用功,他根本不知道,他知道有事,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事有多大,他搞不清楚。所以我们这种修行的人,到临终的时候那是更加重要的,这种业相就更加明显。他一生如果有修行,他内心没有挂碍,他念佛也好啊,他内心的状态都是非常的安祥。如果一个人一生造了很多的业,或者说在生前很多都放不下,这个人最后就不能好死了,他有挂碍,他想着什么事没干完,欠钱,他内心就有很多放不下,这样一种征兆。

佛在世的时候,也有这种状况的,出家人生病了,出家了还这么苦、还生病,生病了还没有人来看,他就很难受,佛去看他的时候就跟他讲,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五蕴无常,因为无常,所以苦,因为苦,所以无我,人就会悟道。因为我们认为说常,自己生病了,你自己认为生病了,你没有体会到,这病马上会好,乃至生病的时候说,我马上就好了,过一会真的就好了,如果那个时候生病我多苦多苦,本来一点点的苦,最后你自己心里作意,很冷很难受,成了大病。佛教里讲无常,他不是消极的,他恰恰是积极的,他是非常积极,非常正面,它在痛苦的境界当中能够驱除痛苦,在快乐的境界当中它不会留恋,快乐的境界会过去,痛苦的境界也会过去。国内一个很有名的医生跟我讲,他讲百分之八九十的病,都是自然好的,吃药只是一种安慰。你感冒,你不吃药,你过一个礼拜肯定也会好。除了你得了什么传染病啊,车祸啊,可能要急诊,做开刀,一般的过几天自然就恢复了。药吃下去,虽然好的快,也可能会有副作用,大部分都是身体机能的恢复,然后自己好的。当然不是说药没有作用,作用也是有,只是说我们怎么能认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自己内心状态不好,可能药吃越多,麻烦越大,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五蕴无常,四大无常,他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保持正念。

我们的正念,我们的念头,我们的心念,要知道说我们这个人会死,我们人会变化,我们人时时刻刻是无常的。由于我们认识到无常,认识到变化,知道了这个规律,时时刻刻有正念,我们就不会轮回。如果我们没有训练我们的正念,没有训练我们的念头,那么我们就会非常容易茫然;没有注重我们自己的念头,那我们就会容易看外在的,看外在,就会注重外相,注重外相那你肯定就想,明天该到什么地方去玩才好玩;注重外相,你戴的表比我的还高级,这心里就难受;他穿得衣服比你这个更加时髦,你觉得比别人差一等,用的东西比不上别人。他这个是注重外相的,时时刻刻在对外分别,这个人对我怎么样?这个人我认识不认识呀?这个人跟我有什么关系呀?他时时刻刻注重外相,就不会有正念。他不知道说我们遇到的人、事、物、境界,所有的一切也是无常。这样的话,我们才知道我们怎么来对待这些人,这些事。如果你是一个常执的人,你执著为常,你觉得这个亲人永远是亲人,对我们不好的人一定是不好的人,那问题就不好解决。亲人,有时候,可能比不是亲人更难解决,家里面兄弟闹分家,打架,很难办。人起烦恼的时候不管你是什么人,他不分啊,烦恼是一种毒,不管什么人,他先毒害自己,也会影响到自己身边的人,他是不管的,所以我们只能从业的理论,从善恶的理论,业的善恶来看待,你不能从外在的人事物来看待,这样的话就不容易解脱。

那么无论是什么业,它都有可能感召未来的果报,怎么让善的业感果报,怎么让不好的业、恶的业不感果报,就是对恶的业忏悔,善的业要形成等流,等流就是形成一种持续巨大的力量,所以说我们在寺院里面做事以前都要缘念,它的目的就是培养一种等流,巨大的等流,因为业也是无常,它也是刹那刹那在生灭,它也是生灭不住、在变化,业在变化,不是固定的。

就犹如我们说一颗种子,一颗种子是不是有变化,仓库里面一颗绿豆也好,一颗花生米也好,你从很短的时间看不到他有什么变化,实际上他每一秒种,每一分钟都在变化,你放在那里,两年三年不用,就坏了,实际上它每一分钟都在变化。花生你把它种到地里面去,过一个礼拜它发芽,刚开始一下子你看不到它发芽,你过了几天慢慢才看到它发芽,这种“慢慢”就是持续的等流的力量在作用,这种事物的发芽、开花、结果,跟过去是有关系的,是种子过来的,是从它的因过来的,过去种子的力量的持续等流,以及它形式的转变,就使种子变成了花果,只是现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存在。这个就举一个例子来讲,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这些有形的东西能够转化成无形,无形的东西也能转化成有形,它可以互相转化,因果就是这样一种原理,业力就是这样一种原理,它能够转化,能够转变。

所以佛教非常注重智慧,为什么佛教注重智慧?智慧的目的是对治烦恼,因为烦恼对治了,所以恶业就没有产生的条件,这种恶业就不会感果。同时我们还要培养、营造这个环境,让善业感果,修行就是做这些事,努力营造善法环境,让善法感果,让善的种子持续、增长、广大。我们人的业从前生到今生,从今生到后生,从无始劫以来,我们的身体不知道换了多少遍,无数遍身体,无数个身体,业力也是无常,也是在变化。它是一个怎么样变化的过程呢?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也就是说,它的力量一直在转化,犹如说玉米、地瓜,一代一代在转化,虽然还是玉米的种子,土豆的种子,但是它也是一代一代的转化,去年的玉米,今年的玉米,明年的玉米,它都不一样,但是它种子的力量一直在持续。

佛教里讲的业力,它是有各种各类的,我们前几天也简单介绍了一些。这些业力的作用、业力的力量形成我们有情众生内在的潜能,各种各样的业互相交错,互相影响。你有布施的业,有放生的业,有持戒的业等等。业,它不是用数量来计算,多少个。也不是用重量来称,多少斤。它是分类型的,是哪种类型的业。就象我们人的类一样,大的来讲,男的女的,业,善的恶的;你也可以细分,可以分成种族,白人,黑人,黄皮肤的人;也可以分为民族,五十六个民族;老人分一类,年轻人分一类,出家人一类,居士分一类,一类一类的,可能一类人就一个人,他也是一类,所以他不是算多算少这样子来看待的。也就是说我们这辈子能成为人,是因为你前世造了很多感得我们今生做人的这种力量,这里面有很多这方面的业,做人的业,这种力量就推动你后辈子成为人,你成了人以后人就会具备人这些特点,人的这些潜能,以及人具有的东西,人不具有的东西。比如,人走路,人不会飞,一只苍蝇会飞,人不会飞,飞不了。就是我们人有一些潜能,有些潜能可能会现行,有些潜能就现起不出来,你成为这一类的人,这些业的感召,你就会有这些特点,你如果这一期的生命过去了,那么你这些特点又发挥出来,这个就如同说,我刚才谈到你的手机,本来信号一样,但是你的手机不具备这些功能,有的手机可以收到信号,有的手机可能收不了,有的手机还不够高级,不行,有些收不了,即便有信息也没办法,潜能发挥不了。换一个,他马上就有。这个就是跟我们人的身体一个道理,我们修行、用功、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让后辈子准备成为一种什么人,然后我们造相应的业,形成一种巨大的等流的作用,那么这种力量来推动。我们发射卫星需要导弹的火箭发射才做得到,推力很强,可以推到天上去,所以人能够把这种钢铁都推到天上去,更何况我们人的身体,人的生命呢,更能推。飞船飞到天上去,就是靠推力,推上去以后,就能够运行。

我们希望后一辈子成为什么人,意乐就很重要,你很想自己未来成为一个什么人,这个意乐很重要,就是你有没有希求成圣成贤的心。你如果没有,它就不会形成这种推动力,业就是散的,就很难办。我们的业有新的业,有旧的业,旧的业是过去遗留下来的,新的业就是我们新造的,如同我们庙里一样,庙里有义工,有老的义工新的义工混合在一起,有的时候,老的义工走,新的义工走,有时候这个出家,那个出家,是没有次序的,不一定说老义工一定早出家,新义工后出家,它是哪里需要,它就出家。它的业力的原理一样,哪个因缘具足,可能他是今天来,他就干,他会干,别人干不了。业的一个力量,缘具足,业就出现,业不是排队的,如果排队,它的修习肯定修不出来,是我们不断的造缘,让因在起作用,所以它是一类一类一类。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前生的好的习惯跟我们这一生联系起来,我们这一生创造条件让内在那些好的潜能发挥出来、相连续,开发我们自己的潜能,所以我们的业是不离此生、不即此生。不离此生、不即此生,什么意思?今生是前世和后世的连接点,不离此生,就是现在此生的业都是过去生等流下来,我们这些业又会流转到后世,也就是我们现世这些种种的境遇,种种的成就不等于说就是你今生的努力成就的,所以,不即此生。但是也不离此生,不等于说你跟今生没有关系的,我们不能机械地认为说我们现在的成就都是因为过去,这是偏见,也不能说我们现在的成就都是我们今生努力的,这也是偏见,所以我们现在的状态跟我们的业有关,我们这种业不仅仅是此生的业,但是也不离此生的业,这就是不异不一,佛教里面的词就是这个不离不即,这样的一种关系。

就比如说薪火相传,我们在大寮里面烧饭,你说这饭是哪一块柴烧起来的,可能一百块柴火才能把饭烧熟,但是火怎么点,它就是薪火相传,但是他有个基本的原理,它都是柴火,都是燃料才能烧,它如果不是燃料,不是柴火,石头、沙放进去,烧不了。这种燃料,这一堆的燃料,这一类的燃料,它发出的力量让生米做成熟饭,冷水烧成热水。

它就是这样一种道理,那么这种业果的道理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它的意义很大,并且有极其正面的意义,我们常常认为说因果是消极的,这恰恰错误,它是积极的,也就是说通过我们自己的发心,通过我们努力,通过我们的创造,通过我们开发潜力,我们的未来都能够美好。改变缘,激发我们内在的因,然后我们自己努力作为,每个人都能够改变我们生命的状态。其次,业果对所有的人来讲,能够给大家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机会平等,我们社会上的机会平等不容易,但是因果真正是机会平等,你只要照着这个去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真正给每个人提供了自己作为生命当中的主人,以及自己主导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主导自己的这种状态,主导自己的今生。这样的话,就不会说,我们的生命会不会被别人主导,我们的上司,老板来主导你的命运。你如果明白因果的道理,你就会知道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自己在主导,你就不会再怨天尤人,怪这个人,怪那个人。同时你相信了、掌握了因果的基本原理之后,那么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的前途是看好的、充满光明的,这个人就会走向智慧,健康,幸福,快乐,这样子的一种未来,这样子的一种成功,当然最后是成佛。

阿弥陀佛!

本文为学诚法师于2011年10月6日在北京龙泉寺所做早斋开示的录音整理稿。

(xinsush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