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宗教 > 正文

[早斋开示]之十九:皈依与发心

评论:0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学诚法师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各位信众:

“皈依、发心”这四个字,大家天天都在说,但是不同的人体会不同。我们天天念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就是皈依三宝是自己要皈依的,自己要皈依佛,自己要皈依法,自己要皈依僧。也就是说,我们学佛法,是自己要学的,我们出家,是自己要出家的,不是说别人要让我们皈依,别人要让我们学佛,别人要让我们怎么样,这是自己的事。所以皈依三宝,都是自己觉悟的一个表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别人让我们皈依,别人让我们发心,这个是没有动力的。那我们怎么样说明我们自己是皈依了佛,我们自己是皈依了法,我们自己是皈依了僧?

自己皈依佛以后,还要“当愿众生”,愿所有的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要真正能体悟到佛法,体悟到佛法以后怎么办?要发心,所以皈依佛就要发心。自己皈依法以后还要让所有的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要广学一切圣教。如果这个佛法没人学,这些经论没人学,那这个佛法的传承就出了问题,就传不下去,就不能得到传播,这就需要很多人去学。“自皈依僧,当愿众生”还要让所有的众生,怎么样子呢?“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就是我们出家众、居士、俗众都参与,加起来名为大众。那大众的事务,一切无有障碍。比如说我们在僧团当中,不和合的现象,或有些什么问题,有障碍啊,就是这种皈依没有修好。那如果说大家都发这种皈依心,那肯定就无碍。

为什么会有障碍、起烦恼、互相观过?就是他没有认识到说“自皈依佛,当愿众生”是平等的;“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是平等的;“自皈依僧,当愿众生”也是平等的。就是自己和他人是平等的,自己和众生是平等的,而不是说自己比别人重要。所以认为我自己做什么,别人要去做(别的)什么,这个是错误的观念,是无明、烦恼、颠倒的表现。那么自己认为说是重要,大家也是一样认为重要。自己应该做什么,大家也应该做这个事情,自他平等。但是自他平等很不容易做到,就需要长期的薰修,长期的用功。所以在三皈依里头,已经包括了自他平等这样的含义,自他平等、自他不二这样的一种意思在里头。

但是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那我们受戒的时候、我们吃饭前三口:“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就是我们的发心、我们的发愿,也是我们的下手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就是我们的愿力。那我们的这个愿力就是我们生命的方向,我们生命的目标。我们有这样一个远大的目标,有这样一个清净的方向,那么你一步一步去走,你就不会迷惑。如果不是这样子一个目标和方向,那么人就非常容易考虑自己的问题。就是爱护自己,爱著自己。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本。“爱自即是众苦因”,就是这样的意思了。但是我们人多少生、多少劫,无始以来都是如此。执着,执着就是贪爱自己,贪著自己,照常的轮回。

我们要是真正建立起来自己生命的方向,我们有了清净的方向,发了心、发了愿,内在有这种无有穷尽的动力,那下一步就比较好办。这就牵扯到发心和发愿的问题。

“发心”它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概念。心发起来就产生人的念头,那么我们没有故意去发,我们的念头就是烦恼。我们真正去发了心——我们常常说发菩提心,那就是发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就是皈依的心。你没有刻意去发,那么你这个菩提心是在睡觉的,是在随眠的状态,是被烦恼覆盖,是烦恼在起现行。你只有特地去发,经常去提策,它才能生得起来。如果没有去提策,它是烦恼在现行,菩提心在睡觉,去提策了它才会生起来。

那我们要让它起来,它有时候自己生不起来,怎么办呢?就需要很多很多的外境,缘境发心。比如说大家都用功,自己不用功不好意思。需要很多很多外在的缘,道场的殊胜,众人、大家的用功等等的助缘,来让自己的心发起来。但是这个发心的前题,你自己要有愿力,你如果没有愿力的话,那这个心是绝对发不起来的,因为没有愿在牵引你,没有这个愿力在导引你,你这个心是发不出来的。最多发一两个念头,偶尔一闪念就过去了。大部分是妄念,大部分是无明,大部分是烦恼在牵引、坠着,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所以皈依也好,修行也好,发心也好,它绝对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如果我们自己这个觉悟不行,发不起来,别人去帮助无效的,是帮不上的,帮不了。所以我们学佛法就是要不断让自己清醒,不断让自己觉悟,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你这个心发起来以后,它需要行为的配合,因为这个心仅仅是一个因,它需要身、语行为的配合。那我们嘴里讲好话,符合佛法的话,身体去造作这些符合佛法,符合菩提心的事,这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果是说我们这个心发了,你这个身、语的动作没有配上,那这个心是很难发起来的,发不持久的,发不稳定的,是会容易停止的。因为人的身、语是受人的心、人的心智的指导的,那么也就是说你的身、语的行为如果是不符合佛法,就很难说明这种心有方向、有目标,这个心是发起来的。

那么行为怎么样和心配合起来,能够长久稳定地走下去?这个就是身、语、意三者的一种结合;自己、他人、众人的一种结合。他人实际上就包括了众人,“当愿众生”就包括了众多的人,包括除了自己以外所有的人,那这个就是学佛法的整个过程当中,你要处理好自己和众人的关系,众人比较重要还是我自己个人比较重要。这也是佛法和非法的区别。那么法本身没有高下,法本身也没有善恶,非善非恶,非常非断,但是你这个心是有关系的,心是有善恶的。所以你心起了什么心,动了什么念,那么你就跟什么法相应,再来判断你的心上面的法的善跟恶。

那我们看的经典、听的音带,都是过去佛菩萨、祖师他们流露出来,是他们心地上面佛法的善法。那我们可能听了以后会产生恶法。这是因为你的心没有真正发起来,听了以后,看了以后成了烦恼的助伴,那就成了恶法。同样都是水,牛喝了水,变成牛奶,蛇喝了水,变成毒液,因为牛跟蛇的心不同。蛇的嗔心重,所以水吃下去之后全部变成毒,牛慈悲心重,所以水喝下去变成牛奶,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人也是一样,大家都是同样喝水吃饭,但是最后每个人干的事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干的事不一样,最后的成就也就不一样,今生的成就是如此,来生的成就,无量生无量世的成就也是如此,都是以此类推的,都是能够观察得到,都是能够比较出来的。

那么我们刚才谈到说修行要自他平等、轻自重他、自他相换,但是你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不是那么简单。比如说在寺庙里边,或者在法会期间,你当了一个执事,或者当了一个义工部长,一个组长,那你是去处理众人的事情,那么众人就可能有人做的不如法,有人做的不如理,有人做错,那你管不管?那么你有这个责任,你要管,那管别人不听,别人不听的话,那么你会起烦恼,或者说对方也会起烦恼。你没有管事的时候大家都好,你去管事的时候,别人会有反弹。那么反弹的过程当中你怎么办?你只有去忍受。什么叫做愿代众生受无量苦?就是这样子的。你愿意去,你是好心好意去帮助他,他把你骂一通,那你就说,哎呦,这个菩萨就是要如此。你不可能说我这好心好意对你,你怎么会那样子对我?这很正常,否则的话你这个心发不了。你不可能说,你很清醒的时候,发心的时候,那别人也都是在发心。人生命的层次,生命的格局差别是很大的,这个就是说你愿意不愿意考虑,愿意不愿意受这个苦。那你自己如果在动机里头,意乐安立好,那么你就不担心,你如果没有安立好,那你这个发心就肯定会退。你发一两次就不发了。很多人为什么发不下去,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我们当一个执事,无论是僧众里头的执事,俗众里头的也好,这个执事本身就有这种工作的职责,这仅仅还是在这个职责的范围内,还没有到真正修行的这种层面。那么你在修行的层面,你要对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的,那就不是很简单的。你看这个佛教界的出家的法师,或者说有些居士,可能佛法讲得非常好非常好,但是不一定会有人信,会有人听。也可能有些法师,他讲得很简单,但是大家都很相信,那他为什么如此呢?他就跟众生有缘,他天天都想着大家,他就结了很多缘,大家就信赖,大家能听进去,他就会有受用。这佛法为什么那么注重机缘呢?而不是说你去学了一大通,最后出去给人讲,你讲给谁听呢?你没有这个缘你讲给谁听呢?都是不现实的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清楚说,在修行学佛的整个过程当中,都是我们心的作用,自己心上面法的作用,而不是说外在法的作用。外在法是帮不了你的,只有自己内心的法才能够帮助自己,外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助缘。我们当一个清众也好,做事情的过程当中,要跟人家配合,要跟人家合作,这种配合、合作的整个过程当中,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容易弄好,不容易做好,也会有很多的苦。实际上这些苦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上面烦恼的显现,你内心没有烦恼他就不苦,随你怎么说,他不会苦。你内心有烦恼,随便一下,你就很苦。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承担,通过发心,通过做善事的过程,把我们内在的无明、烦恼引发出来,并且把它对治下去,消了业了。这样业就消除了,自己的业、对方的业、众人的业就消除了。所以佛法里面讲一法就是一切法。佛法是至善圆满的教育,“至善”就是到头了,到顶了,圆满的教育,圆满的善法。二乘的善法是有偏的,偏二边的,凡夫的善法它是很微弱,很局限的,它是会导致轮回的。世间上面做善事的人也很多,那他如果不是发了菩提心,如果不是发了菩提愿,它是导致生死轮回的,要么升天,要么将来就大富大贵。那二乘发了心,修了善法,它可能以后导致成阿罗汉,成辟支佛。那这个大乘的发心,大乘立的愿它是成佛的,它是圆满无缺的。它圆满无缺,所以需要在一切人一切事上面去考验。

   “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缘境发心,要受菩萨戒都是如此,所以这个佛法说它很深奥也是非常的深奥,说它很简单也是非常的简单,看我们能不能真正去领会,能不能真正把它转化成我们自己内心的力量。那么你没有去承担,一样也是会起烦恼的,一样也会很多很多痛苦,所以我们人这个痛苦和快乐不是说你承担了就苦,那是错误的。不承担一样也会苦,一样也会起烦恼。他承担的积了资粮,让自己的愿力越来越感觉到很真实,那你才会干得下去,你如果没有真正身、语、行为上面的造作,那时间一长,你自己都会觉得你这种心跟愿是很虚的,很飘忽不定的,很不真实的,最后就搞不了。

这种大愿,不等于一定要去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不是那么回事,你能够坚持365天好好烧火,365天好好扫地,它都是一种愿力在支撑,没有愿力做支撑是不容易做到的。就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持之以恒,都是有愿力在牵引你去做的。如果没有这个那肯定弄不了。世俗社会上面有些人考大学、做生意,他都起早摸黑的,他都是世间上面很现实的一个愿力在牵引着他,所以他就不敢懈怠。如果没这种愿力,那他书肯定念不下去。比如说你(没有)考上大学,考上好的大学(的愿),你这个书也念不下去,你这个公司也办不下去,你肯定会关门。学佛也是一样的,同一个原理。前面有没有这种愿力的牵引……你前面的愿力是什么,就确定了牵引的力量。那如果你前面是佛,那对你牵引的力量就很强;如果你前面是二乘,那对你牵引的力量有可能就会偏;如果你前面只是人的一种善法,那基本上就是没有,基本上就是原地不动。

    那么你说:“我要学好才能发心。”这个根本是错误的见解。为什么呢?人在学佛以后一心一念、一心一念,长期以来的熏习会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动力,然后慢慢他就这样走。你长期以来熏习一种错误的观念,最后正确的跟你说,你的心动不了了。这种不发心的力量已经太强了,没办法改变了,所以说初发心难,原因就在这里。

你真正发心了,你就是要保持,那以后就不得了,都会有很大的生命方面这种格局的成就,他内心有力量。他有力量不管干什么都能干得成。没有力量干什么都干不成。别说是干大事,就是干非常小的事都干不了,因为你内心没有力量。这就是佛法同世间法的本质上的差异。世间法都是如是因如是果,佛法它能够改变。世间上面是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未来怎么样,你变不了。学佛法就能改变我们自己生命的格局,所以我们要学佛法的意义,它的本质就在这里。

那我说的皈依和发心的这种意义和下手处,最终目的,还是要对治我们的我执和法执,这都是很根本的。如果对治不了,那就很难。能够觉悟起来了,他就知道说哪些事情能够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他会非常清楚。你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要做,和你现在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这是不同的。应该做、不应该做、要做、不要做,那要做你就去做,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说你一直在这边做,或者一直在那边不做。你一直在做,因为你不知道做这个干吗,一个你做不下去,第二你做的意义不大。这些都跟人思想的认知,佛法的知见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更不是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事情,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有不断增长、坚固自己的执着。那我们去做,要做应该做的事情,它可能常常是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从自己内心的现行来讲,他是不愿意去做的,但是应该去做的,需要去做的。修行就是如此,就是要这么修。那么你不愿意去做,但是也要去做,应该去做,那内心就会很苦很苦,那你苦过来了,你的心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在寺院里面各种功课的完成,你不是喜欢做,也不是愿意去做,但是应该做的,需要做的。那你在做的整个过程当中慢慢就转变了,就不苦了,就进步了。你如果没有去做,或者仅仅做自己喜欢做的、愿意做的事情,那么自己的这种烦恼习气、业习气都不断熏习、不断增长,最后没办法了,别人也帮不上忙。所以从做善法的本身是不是同学佛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同学佛联系在一起,就说明同菩提心是联系在一起的。同菩提心联系在一起,就是同大众联系在一起的。那么我们每天说话做事,自己所有的行为有没有考虑说,自己的这种行为要同众生联系在一起,这个就是我们学佛发心和不发心的本质区别。

你有发心,那么你听到这个道场种种的事,你就会很上心、很关注,就会想办法去处理、去解决。那你如果不上心,没有兴趣,就说明你的心没有缘到众人,都是缘着自己,这个自己能够感觉得出来,这个不是说一定要让别人如何如何,自己能够感觉得出来。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也好、成就也好,他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些知识、能力啊,慢慢的都是可以培养,可以别人教的。你写字也好,画画也好,唱歌也好,或者做什么也好,慢慢就会了。但是发心必须要靠自己,自己发不了,别人教也没用,也发不起来。今天发,明天又不发,没有用。唯独发心要靠自己,其它的外在的都可以学,外在学的这些东西仅仅都是缘,本身也是依着发心。那我们有了这个以后,你去深入经藏,那你以后讲出来这个佛法,能够普应群机,就是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够有办法接受,广度众生。所以我们说的大智慧,不等于你会背多少经文,就是你能够对着所有的人,所有人跟我们自己接触,都能有作用,产生启发,发善心。

还有过去好多的大德,他不需要说话,他坐在那里大家就都能增长善根,他都能够摄受众生,能给众生带来利益。佛菩萨也是一样,他塑像塑在哪里,众生见到都能增长功德,为什么?他长期以来发心,跟我们结下缘。所以我们见到佛菩萨的圣像生欢喜心,生恭敬心,随喜、赞叹、供养,我们自己增长福报,都是如此产生的。

所以我们要学佛法,一些根本的必须要把握住,然后要熏习成自己的知见。我们所有学修整个过程都为了要建立我们一个坚固的佛法的正知见。正知见就是说你前面有了大愿,那我们就有正见,就犹如有眼睛,路看得清楚,大愿只是说我现在要去什么地方,有了正见以后,他就不迷茫,然后慢慢就越修越好,这条路就越走越踏实,自己内心里就会越来越安稳。

大家听到了这些,也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理论性的一种认识,但是你真正要变成内心的力量,还是要靠各自去实践,各自去落实,就能够产生效果。

早晨就讲这么多,阿弥陀佛!

本文为学诚法师于2011年6月5日在北京龙泉寺所做早斋开示的录音整理稿。

(xinsush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