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宗教 > 正文

[精进佛七开示]珍惜人身 发菩提心 成就净业(六)

评论:0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学诚法师

[本文为学诚法师于公元1998年12月12日—1999年1月4日莆田广化寺精进佛七法会中对大众的开示。法师教授:“应知人身难得,当勤精进,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人命在呼吸间”,“得人身者为爪上土,失人身者为地上土”,佛在经中如是开示众生。六道众生中,三恶道苦不堪言,阿修罗道斗诤不止,欲界天耽着五欲,色界天深着禅定,无色界天定深慧钝,都不利于修道,唯有人道苦乐皆备,善能思虑出离,发心猛利,最易修学佛法,故修学佛法者。应知人身难得,当勤精进,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于此娑婆世界,众苦交煎,恶业牵缠,证道极难,末法时期,证道尤难,此时,净土法门最为当机,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苟能以一念净信,发愿往生,精勤念佛,临终必能蒙阿弥陀佛或诸菩萨众接引至极乐,不退成佛。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广说三辈九品,在夏莲居老居士汇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此经为集大成者)中,则说三辈往生。“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已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花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由上可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除了必须具备信愿行三资粮外,还必须发菩提心。菩提心者,大智大慧、大慈大悲、大愿之力之心是也。欲令自己及一切众生究竟离苦得乐,圆成佛道。修习净土法门者,因各人机缘业感不同,发起菩提心之时也有所不同。有初修习便发菩提心,有于渐熏渐修过程中生起菩提心,亦有于临终时,忽见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庄严,顿生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提心,修习大乘佛法要有成就,必须要生起菩提心。《华严经》中有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劝发菩提心文》中说:“此菩提心,诸善中王。”

今就大慈大悲略加陈述,慈为与乐,悲为拔苦,大慈大悲则是愿拔除一切众生疾苦,愿给予一切众生安乐,使一切众生到达究竟解脱之彼岸。然而娑婆世界众生贪嗔痴三毒炽盛,往往相互吞噉,慈悲心弱。念佛之人要止恶行善,勤行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平日要注意护持自己的慈悲心,长养自己的慈悲心。身口意业都要谨慎护持,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选择,最好能够素食。世界各地对素食的要求不同,中国佛教号称大乘佛教,从梁武帝时起一直到现在,一直有素食的良好传统。在《楞伽经》里释迦牟尼佛告诉大慧菩萨肉食之人有十八种过患:

1、六道众生,轮回不息。生生世世,辗转相逢,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转世或受禽兽虫畜等身。若食其肉,即等于食六亲眷属无异。

2、若值饥荒,或恶国土,屠者贩卖种种杂兽之肉,如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杂卖取利,食者断慈,乱食中毒,招过无量。

3、一切肉类,皆是精血垢液腥膻臭秽所成,即不净气分所生长故,食之易受污染致病。

4、食肉之人,身份之气,臭恶凶狠,令诸众生惊怖远离。如斯恶人,狗见惊吠,畜见奔走,飞禽走兽,一切见之,无不远离。

5、嗜肉之人,慈心不生,亦如豺狼常觅肉食。食众生之肉,长养自己之肉,断慈悲心,当难摄化教诸众生。

6、凡愚所嗜,臭秽不净。应观一切肉,犹如死尸,眼不欲见,不欲闻气,何况啖食臭秽肉,安着口中,是故嗜肉之人,身体臭秽,智昏愚暗,食欲炽盛,犹如恶兽,饱食众肉,便作兽行,处处求觅杀害众生,诸贤善士悉皆远离,而只有恶名称故。

7、食肉之人,冢间树下,阿兰若处,寂静修行,或持咒术,或求解脱,或趣大乘,以食肉故,障一切道,令诸咒术不得成就。

8、食肉之人,因习气故,见形境而起识,深着肉味。倚势力,据豪富,贪心难满,觅肉食啖,复作杀业,重结冤仇,食他他食,报偿不已。

9、彼食肉者,身体臭秽,气息不清,违背慈心,逆天好生之德,故为诸天所弃。

10、一切肉类,在胃中不易消化,必须胆汁及胰液之分泌,将肉类消化于小肠内,因此肉类消化之时间较长,且在大肠腐化产生腐败物,以致口气、汗液、大小便等特为臭秽。

11、夫肉食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睡梦不安,觉已忧悚,夜叉恶鬼,夺其精神,心多惊怖。

12、食肉者呼吸气息,胃肠口气,皮肤汗液,悉皆臭秽,恶劣腥臊。若在空闲林中,则为豺狼虎豹雕鹫狮子等闻之,谓是肉香,亦来伺求,捕而食之。

13、诸食肉者,贪心难满,食不知量,不能消化,增益四大,口气腥臊,腹中多有无量恶虫,身多疮癣,恶癞疾病,种种不净,因肉类不易消化,复因在肠内产生腐物,易生疾病。若肉食难消则病,因病又复不思饮食,所以饮食无节,复加嗜肉贪味,饱食无度,并发症循环无已。

14、嗜肉之人,贪着滋味,少慈多欲,愚昧昏心,喜近聚落啖肉饮食,以为快乐,不求出离生死,为肉味故,障一切道。

15、观诸众生,同于己身,念肉乃从有命中来,云何而食?又在在处处,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故修身立德之士,于一切食,应生厌想,不起一时贪着之念,获万劫之苦缠。

16、食肉之人,因嗜肉味所薰习故,贪求好食众生之肉,是因过去曾作罗刹、虎、狼、狮子、豺、豹、雕、鹫、猫、狸、恶兽等,耽着肉味,生生习食,嗜肉好食,自恼恼他,因果循环,偿报无已。

17、由肉食生贪欲,贪欲令心迷醉,迷醉增长爱欲,生死不能解脱。又断害他命故。肉食长身力,由力生邪念,邪念生贪欲。故知美食增欲。过饱致障,且有长欲增淫之过患。

18、经云:“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呼狱。”又云:“凡杀生者,多为人食,若人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由知偿命之惨极,无有了时。

所以,念佛之人不应肉食,即使出于无奈而误食,亦应作自食子女肉之想,作服药想,常生惭愧心和忏悔心,使自己心常清净,慈悲心得到护持和增长。今试举三例,聊作食肉过患之旁证。

其一、“啖其亲而未识,凡类皆然”。唐韦庆植,有一美貌女儿,常偷父母的钱买东西吃,不幸夭折,堕入羊胎。

某年,韦庆植请客,想杀那只青毛羊以宴客。宴客前夕,青毛羊托梦给韦夫人,言:“我是你的女儿,因前生好偷父母亲的钱而成为羊,求母亲救我命。”第二天,韦夫人就告诉厨师不要杀羊。韦庆植回来后又令厨师杀死那只羊。正在这时,宾客相继到来,见到悬挂在钩上的不是一只羊,而是一位年轻的小姐,并且极象韦庆植的千金,于是个个面面相觑,十分诧异。午餐,大家都不敢动筷子,韦庆植大惑不解,而去问他夫人,真相才大白。

其二、“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过去南京金耕县,有个养驴的人,主妇生下一个儿子。三岁,母去世。母因平时没做善,死堕畜道为驴,且生到原来的家。十六年后,儿子十九岁。一日,其子令驴负粮食回家,驴因衰老,行走缓慢,其子不喜,鞭挞不已,直到皮破血出。驴望其子悲哭不已,可是其子不知驴就是他的母亲,仍继续抽打驴子。夜里驴子托梦其子:“你不要这样狠心的打我,我是你的母亲,因为过去我偷你父亲四两银子,故今生变成驴子还债。现在债已还清,今后再驾驴出,不要再打我,以减轻我的痛苦。”其子悲痛不已。

其三、“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经说:从前有一屠夫,买一头肥硕大猪,牵去屠杀时牵不动它,许多人亦牵不动。无计可施时,文殊化一普通人,对他们说:“你们这么多人牵不动,让我来。”屠夫听后很高兴,以为他力大。岂料这人并不去牵它,而是轻轻叫它的名字,猪就移步,随文殊菩萨走。屠夫放下屠刀悲泣不已。原来,文殊所唤的正是他父亲的名字。

普劝大众戒杀护生,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怜悯一切有情,广设无量方便,悲智双运,“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云:“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否,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修此三福,方能摆脱宿世恶业诸种缠缚,再依信愿行三资粮而修,往生才有把握。若不如此,只恐临终一念,颠倒错乱,业报现前,往生无望。

净土宗十二祖彻悟禅师劝谕净业行人当晓“净业八事”: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心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其中第八条要特别注意,有灵瑞出现,可以证明这个念佛人已往生,但往生之人也不是一定会显现灵瑞。佛法不太提倡灵瑞出现,念佛之人,多数只是在临终时才出现灵瑞。平时偶尔也会出现,但不许到处乱说,一讲便是犯戒。如果在念佛时的确看到光、花、佛菩萨或极乐世界情景,或闻到异香,也只能对一些精通教理并且有修有证的大德私自讲,以求验证。如果随意将所睹境界告诉别人,他未必会相信,反而给别人造成谤法的因缘,甚至也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境界来临,要正确对待,不喜不怖,守口如瓶。如东晋慧远大师,一生三睹圣容,临终才与弟子相告。

净土法门,在中国、日本、东南亚等许多地方都很盛行。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都极重视净土法门。此法门在佛教徒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甚至社会上许多大学者、大科学家,也笃信净土法门,古时如此,现在也如此。例如唐宗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样样精通。宿有异慧,博览内外教典。因性耿直,仕途不顺。尝与高僧云游,参修有所得,后贬琼州,自思必死,屏弃所有,独持阿弥陀佛像而往。日唯念佛,不作他想,后竟得生还。尝言前生是僧,嘱家人以僧礼葬之。其母亡时,尽舍亡母蜀郡太君程氏簪珥遗物,命匠胡锡画阿弥陀佛像,追荐冥福,以偈颂曰:

佛以大圆觉,充满十方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
  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一念便有余。
  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如投水海中,如风中鼓橐。虽有大圣智,亦不能分别。
  愿我先父母,及一切众生。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
  人人无量寿,无去亦无来。

(xinsush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