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宗教 > 正文

找回本心成就自我⑤安住道场 先契理再契机 戒定慧

评论:0 来源:龙泉之声·丙申 作者:学诚法师

十四、安住道场

我们还有不少的居士,我们出家的同学还算比较好,他说在我们这个道场住一段时间,或者我们学一段时间,好像没有什么可学的,或者进步不大,三年、五年以后进步不大;然后又跑一家,他觉得这个道场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他可能住一段时间又学不到东西;再换一个道场,他觉得也学不到东西。我们这边一个法师,他觉得在这个法师的身上学不到什么东西,再换一个法师也学不到东西,再一个上师也学不到东西,再一个活佛也学不到东西,这很多人这样子的。所以他这种认了很多很多的师父、法师,道场跑了很多地方,最后他认为说好像这些道场都不适合。就这样,他就对团体没有信心,信心在减退,就说大家都不用功,用功这很难看到别人有什么进步,这种人非常多。

原因是,适合你的道场是非常地多的,但是呢,你是不适合任何道场的!就你到任何道场人家不喜欢你,知道吗?所以你修行觉悟,绝对不能把自己当成很高很了不起,那都是毛病,都是自己内心的这种我执、法执在作祟,都不能察觉。

十五、先契理再契机

佛法讲契理契机,就先要契理,才是契机,如果不契理简直都是乱说,你讲评书,你讲二人转,你讲小v说,讲什么……所以先是契理,然后才是契机;而不是说先契机然后再契理。已经契机了他就不能契理了,因为他很多本身他还没有学佛法,你说跟他一样的认识,你怎么能契理呢?

所以首先是佛法,首先你是药,最后你才想办法说,怎么样子让病人能够喜欢吃药。如果首先你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是不是药,只是适应、满足我们众生的一种需求,最后就会导致:非法说法、法说非法,不是佛法就把它当成佛法,然后认为这佛法是非法,是不对的,不应该那么做应该这么做,最后变成没有道理的变成有道理,有道理变成没有道理的,这个就是乱说法,就是无理、无据、无法。这种现象也是非常地多,不是一点点,只是很多人他没有察觉。

十六、戒定慧

我们常说的五祖弘忍讲“但信真谛,守自本心,守心不二,不忘、不退、不失、不没”,就是你要守住本心,守自己的本心。在真谛方面,在涅盘方面,在解脱、在佛果方面,有决定的信解,否则你要守住本心是不可能的,就是你要让自己的菩提的正因坚固是不可能的。就是你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面的一个弘大的愿景,这种愿景是不变的、是坚定的,你就很难很踏实、很发心,一辈子那么去奋进、去努力。

其实我们过去的很多的祖师大德,他们已经都悟到了,他们也知道这些道理,所以他们有些话很简要,但是非常地对治问题。

戒、定、慧,戒就是规范自己、众人,大家的行为、行事,做事和我们这些行为规范的一个标准。我们居士五戒、八关斋戒什么标准,沙弥十戒,比丘两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菩萨四重四十八轻,这是标准。

定、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定以自持,慧以化他。定以自持,就是内心上面如如不动,你才能够有慧;慧的目的是为了做判断的,判断是因为你的行为跟别人、跟外界的事是会发生关系的,会发生问题的。如果我们处理事情一塌糊涂,一说话就触恼众生,这怎么会有慧呢?这绝对都是问题。所以慧是对人来说的,是对众生来说的,慧不是对自己来说的,说我很有智慧,我看很多经。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也没有经本,哪有经本?他都是听。

所以慧,主要是指度化众生来说的。慧是建立在定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你有定,你才会有慧,没有定的话,你不可能有慧的。没有定的话,可能我们都是生灭心,生灭心就是我们内心都是混沌的。

所以我们需要慢慢去培养戒定慧的这种能力、这种功德。三学我们都要学,学戒、学定、学慧,都是需要。并且戒、定、慧它能够互相支撑,互相支撑,这样的话就辗转增上,三学的力量会更强。

十七、实现愿景

实际上面,古代也谈到了,我们说菩提、佛果,用我们佛教的话讲,菩提、佛果,就是成佛;用社会上面的话来讲,用今天的语言来讲,就是愿景,就是佛教的愿景。这个愿景清晰不清晰,笃定不笃定,明确不明确,就是非常重要的。世间上面你做事也好、你办企业也好、读书也好,他都有愿景,肯定有愿景。他想办法来做工作,没有愿景他工作怎么能干得好?

但是你有愿景之后,最后你怎么来实现?怎么来实现我们的这个愿景,能够落实,能够落地,这个愿景能够真正做到?就变成非常的重要。不能说我们学佛法,三大阿僧只劫,要等、等,等多长时间,最后才能够成佛。关键的是我们这个人呢,无常,我们这一辈子很快,几十年。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就死了,有时候也可能出来一个什么横祸,有可能也活不了那么久。也就是这个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就是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用功。

1、量化

在佛门里头,戒腊,从一腊到九腊,下座;从十腊到十九腊,中座;从二十腊到四十九腊,上座,才上座。受戒,结夏安居,二十年到五十年才上座,五十年以上才算长老。五十年,就是受戒五十年,你就二十岁受戒,也得到七十岁,如果三十岁受戒,你要到八十岁。我们很多同学是三四十岁,你要到八九十岁才能做上长老。

所以从这种戒腊,它也是能够衡量我们一个人,内心方面对佛法,戒定慧功德的修为的一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量化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佛门里,对戒腊这么重视呢?它也就是量化。五篇七聚,你犯了什么戒怎么忏悔,持了什么戒会有多大的功德,它实际上也是一个量化的标准。

所以我们学佛法,如果最后,或者说你开始,不能落实到量化,最后可能都糊里糊涂,绝对是糊里糊涂。量化就是我们这一天,我们早上四点起来,我们到晚上十点,你都做了些什么事?四点到五点、五点到六点、……然后每个时间段你做的这些事是不是很满意,做的这些事是不是效果很好?一天、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一个月、一年、半年、三年、五年都这么去累积的,你必须每天去总结,每天去反省。

我们常常都说我们要总结,我们要反省。反省知道我们今天错了,忏悔。忏悔就是今天做错了,明天就不能再错。如果我们今天错了明天再错,那叫什么忏悔呢?那叫屡教不改,就不是忏悔。你今天错了,下次还错,永远错,那就不对的事情。所以这是非常的重要的。

我们寺院里面五堂功课,它要念多久,实际上面这也是一个量化,一个量化标准。所以我们学佛法修行,只有通过量化来对比,我们才会知道说自己到底有没有进步。

2、制度保障

从外在的来说,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制度保障,我们考勤、纪律、戒律、制度等等,从种种方面去保障,这样的话我们才知道,各个部门,我们的义工,我们班级、我们同学大家在怎么做,做点什么。如果我们没有思路的话,肯定不行,最后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了。

3、营造氛围

然后我们在各个部组里头,在我们各个班级里头,我们学佛法的人,应该要有一个相应的佛法的信仰的文化的一种氛围。一种氛围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种气氛。就是我们这学校他有学校的气氛,图书馆他有图书馆的气氛,研究所他有研究所的气氛。我们在一个办公室里头,在一个教室里头,都要有这种气氛,要有这种氛围。

这种氛围、这种气氛,需要靠我们每一位同行善友去营造,也就是你自己要注意,会不会影响到别人,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反过来,就是你如何从正面方面来营造这种气氛。比如说我们大家交流,大家分享心得,你讲给别人听,别人很认真听,他能够给你分析,你哪些进步了,哪些不足了,哪些应该改进了。反过来说,如果别人讲给你听,你不听,你不愿意听,你不听,他这就不是一个应有的心态。

(学会倾听)

所以我们在一个部门,我们有什么事开会,你首先要学会听法,听闻轨理、讲说轨理,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你首先要有耐心去听别人讲话,不是说你还没有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你自己就“不要说了”,或者你就拒绝,这是不对的。你学会怎么听,然后你才可以学会怎么讲,讲跟听他是相应的。听,很重要,因为你一听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你就会有慧力。反过来说,你听的话你可能真正没有听明白,或者你听错了,这个都是会容易出问题的。

尤其我们在寺庙里头,可能大家有时候有问题,他也不会讲我有什么问题,他可能会用语言很婉转去表达。这口渴了、肚子饿了,挂不上单了,住在宿舍里,这个房间你晚上很晚回来,或者你关门很大声,或者说你打呼,可能其他同学不好意思说,不敢直接说,他可能里边会有一些暗示,有些提醒。你说“这里面人家在说我,下次注意”,这就是叫听闻。你说“人家也没有指名道姓在说我,跟我没什么关系”,你这个听就会有问题,你听本身就会有问题,对这个问题就会升级,就会严重。

就是我们在一个单位里头,人与人相处就是如此,有些人他修养比较高,不会很直接去说。有时候可能你是真正不明白,有时候你是明白、你是理解了,还是我行我素;有时候你把别人的意思根本就不听,根本说本来人家说什么,你不把它当回事,这都是常常会发生的。尤其说我们在庙里面,呆的时间比较久了,对我们新来的,或者来的时间不长的,人家提的意见不当回事,这都是会造成自己跟众生、跟同行善友造违缘的很重要的原因。

(直心是道场)

所以我们学佛法,“直心是道场”,什么叫直心?就是没有虚伪的心就是最好,有什么就说什么,什么事就说什么事。如果这种心的话,反而大家会很喜欢,他就这样的性格,他有什么说什么。你必须是有什么你就说什么,你不能说,这个时候你有什么说什么,那个时候有什么不说什么;或者说,在这个人面前你就有什么说什么,在那个人面前你有什么,然后呢就说什么,再给你加一个什么;在另外一个人面前,再给你加一个什么,这个就会出问题。这个人就变成不是直心,就是你的心有谄曲,谄曲的话就是想去讨好对方,讨好对方的话,你就会添油加醋,或者你再给他附加一些材料,甚至的话,又会给你编一些内容,这样的话就是不真实了。不真实,他会给人家造成说,“你讲的东西到底哪些是水分,哪些是真实的情况?”然后你一天两天、一次两次以后,人家对你就不相信了,人家觉得这个人说的话就很难相信,然后时间一长的话,就变成大家对你不信赖,你的信誉就发生了危险,都是这么造成的。

所以我们学佛法,就要平常心、平等心、直心,这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们真正既要从有到空,也要从空到有,既要清净的法,也需要庄严的法,都需要的。这样的话,你每天都能够很好的去用心。你每天去用心,你修行就好修了;你不知道怎么用心,你是很难修行的,你不知道怎么修行,可能一举手、一投足都会错。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很无知、很无奈,不知道怎么办。所以这种学佛法的人学几年以后,很多人变成很无奈、很无助,原因就是你无知、不学习,没有真正的学习,无明,障蔽我们自己的本心,最后他就变成很无聊。你只要在佛门里面觉得很无聊,这肯定不行,你赶紧回去工作去。我们在佛门里头都是净罪集资,都是我们学佛法的地方,戒定慧三学的地方,我们要学的是戒定慧。

所以我们内心有了菩提心,有了本心,我们内心就会非常的充实。

(xinsush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