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帮助大家与制造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学佛法,是为了要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反过来说,你如果制造了问题,本身就是有毛病。我们在山上的义工,很多义工,这个义工、这几个义工,你到哪个部组大家都不要,你就要考虑,为什么大家都不要?经常他出门要挂单,他说不让挂单,为什么不让挂单,因为每个部组都不要。你只有去反省,为什么每个部组都不要呢,它过去人家收,现在为什么不能收,为什么每个部组都不要?那就是一个问题。
我们在一个班里头,为什么跟大家关系都处不好?就是说你自己给别人制造了问题,那都不对。反过来说,你能够给我们这个部组,给我们这个班级解决问题,大家有困难你要帮助他,早晨起不来你叫他起床,大家说这个法师,这个同学很了不起,每天叫我起床;还有你过堂时间到了,你得过堂;午休时间到了,我们晚上演习的时间到了,提醒大家,这个人可能大家都很喜欢,你能够帮助别人。你这个房间卫生不整齐,你天天把它做好。就是热心去解决别人的问题,这很重要的,也不是说我们光讲一套理论,它理论也要讲,关键的要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十一、空与有
佛法从印度到中国就是空跟有,唯识谈有,中观谈空,空跟有,空有二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谈空跟有。空跟有什么意思呢?有,不一定说有是错的,或者说空是错的,有跟空都是对的。有跟空都是对的,唯识跟中观,都是对的,都是佛法。有跟空,它是没有矛盾的。有跟空不仅没有矛盾,有跟空是相辅相成。
(清静与庄严)
空,什么意思呢?就是空去烦恼、执着、障碍、问题,烦恼障、所知障、业障、报障——空,空就是让所有的污染去掉,所以空,它是清净法,清净的法。庄严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清净的法。不好的全部把它空。也不是说我们外在的事物都是空,都是生灭,我们不理它,这是错。就是“空”全部都是要空掉我们内心里头对万事、万物、万法的染污。所以“空”是清净法。
“有”,什么意思呢?“有”,是庄严的法。比如我们这法会,场地组,它就是庄严——要去摆场地,它就是庄严。
一个是清净,一个是庄严。清净、庄严,就是“空”跟“有”。庄严它有时候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你要写一篇文章,你要做一顿饭,你要开车,你要盖一个楼——庄严的法。
所以这种“有”,不是说我们是错的。很多学佛法的人,他认为说“这个有,好像境界比较低”,不是那么回事。“有”跟“空”都是需要。更有不少人,他认为世间法是“有”,我们出世间法是“空”。这种理解也是有毛病,也是错的,至少是非常肤浅的理解。这“空”跟“有”根本不是这么解释的。
(先有后空)
你看我们“唯识”里头的四十二位怎么修行,都非常清楚。一个层次、一个层次。我们《道次第》也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它是“有”。
“空”,最后我们说“二空”,“人空”、“法空”。它是空掉,它才能清净。就是先“有”,然后我们才能够“空”。如果我们“有门”都摸不到边,“有门”我们都做不好,我们就容易进入“断灭空”、“恶取空”。那就很危险了,就非常的危险。
所以这种“空”跟“有”,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去把握。这样子的话,对我们修道,对我们修行,对我们用功,都是会有好处的。
十二、坐禅与禅定
(坐禅)
在《六祖坛经》里头说到:“善男子,何名坐禅?”现在坐禅很流行,尤其到西方。我们前一段去了荷兰,西方人认为说:“汉传佛教就是‘坐禅’。”我说,这么简单?汉传佛教就是坐禅?“坐禅”好像是“打坐”,说“打坐”好像就是调身、调息、调心,就是这佛法跟瑜伽好像差不多,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六祖坛经》里头说:“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谓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就是你对外在的所有的一切的境界,你不起心、不动念。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我们无缘无故的一个疯子把你骂一通,你即刻会暴跳如雷。你说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容易的事情。不起心、不动念,你是要自性不动,也就是我们的本心不动。我们说“找回本心,成就自我”,本心、真心不动,外在一切善恶、是非境界,你就可以不起心、不动念,你很清楚,但你可以不起心、不动念;反过来说,你内心如果是生灭心,没有本心,不是真心,你肯定会动念。你说你一听,别人在说什么,你一听别人说好不好,马上就动了念头;你动了念头,你就会进入这个境界里头去,进入这种境界你就被缠住了。
所以坐禅它不仅仅说我们坐在这里才是禅,当然坐禅,坐在这里,也是让我们容易进入禅定的一种方式。永嘉禅师讲:“行也禅,坐也禅,行住坐卧体安然”,行住坐卧你能够保持本心,它都是禅,这个是更广义上面的禅。
(禅定)
然后《六祖坛经》下面又谈到:“善知识,何名禅定?”前面说坐禅,下面说禅定。“外离相名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这禅定呢,外离相名禅,内不乱为定,外离相、内不乱。
外离相,就是你“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诸相非相,如果看到诸相不是相,就是离相,这就是名为禅。
但是我们凡夫有分别心,有分别心的话他不能离相,他就是住相。他一看,这好看的、这好听的、这好玩的,着重感官方面的分别,六根、六境、六识,五根产生五识,通过意识的分别,然后他就住相,不能离相。
至于禅定,它指的是心,智慧指的也是心,禅为佛心,佛心就是我们这种禅定。戒,它可能也有心也有行,它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它有很多戒行,很多外相。到禅定,它完全都是指心,定心。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到色界,你看四禅,进入四禅、四空,无色界,四空定,四禅八定,色界、无色界的众生,他们都在禅定当中。我们欲界的众生都是在散乱当中,就在散乱当中你去修禅,并且跟世间上面的禅,跟天人的禅不一样,而这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戒,戒定慧的戒。所以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就你要进入初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不要说我们禅宗的禅,它就是更高了,那是相当地不容易。
所以不是说我们出家,我们学佛几天,就真正有定了,不是那么简单的。你真正一入定,你想想看,我们到色界天了,他一天都等于我们几百年,所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佛教的大乘的这种定,我们跟世间、印度他们世间的这种定,或者说我们世俗社会上面这种定,不同的地方。它有什么不同呢?会有很大不同。
比如说我们一个学佛的人、受戒的人,你看到我们这个房间里边,有蚊子、有蟑螂,我们肯定把它赶出去;蟑螂呢,他可能抓了又放到别的地方去放生。但是他如果不学佛的人,他就把它打死,肯定的。我们有学佛、受戒,他就不敢打,他有一种约束的能力。他不学佛的人,他认为这很正常,他内心里边不会有认为说这有什么问题,他觉得本来就应该把它打死掉。如果我们有学佛、有受戒,而他不小心可能把一只蟑螂、一只苍蝇、一只蚊子弄死了,他就很难过,他可能几天,有时候可能几十天,几年都很难过,他这还不是杀生。他这就是学佛的人跟不学佛的人,受戒的人跟不受戒的人,很大的不一样的地方,这种心理的这种敏感度,是非常大的,非常强的,非常强烈的。这仅仅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其他的方面也是如此。
当然这是指我们在戒定慧方面,比较有用功、比较有努力,如果我们真是马马虎虎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十三、觉悟与力量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佛觉悟,觉悟内心就不会迷暗、不会黑暗,不会黑暗就是我们内心都是非常光明的。光明就代表力量,我们内心里头有很强的力量,这样的话在我们思想上,我们人的精神上,他就不会松懈。我们常常说懈怠。
松懈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一个窗户,这个螺丝松了,汽车哪里的零件松了,手表零件松了,它就走不了了,不能用了。它可能还是手表、还是窗户、还是汽车,你开不动了,窗户关不了了,它就透风。
跟人是一样,你精神上面松懈,不行,这佛法学不了了。学了你不能持,你不能守,不能守持。我们最后都要信受奉行,“我今见闻得受持”,你不能领纳,你不能执持,你不能守持,你不能执持,就是你精神上面的松懈了。就是放逸、散漫、懈怠、因循,因循就是得过且过,因循就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从初一到十五、到十六到三十,然后又从初一到十五,又从十六到三十,就黑夜、白天,黑夜、白天,不断的循环,这个都是学佛法学得不好,学得不对路,这样子造成的。
(xinsu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