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学诚法师于公元1998年12月12日—1999年1月4日莆田广化寺精进佛七法会中对大众的开示。法师教授:“ 《佛说阿弥陀经》是一部极其殊胜,极其特别的大乘经典,佛无问自说,并且佛佛相赞。全经加经名共1864字,“舍利弗”这三个字共出现了37次,可见佛对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是如何的千叮咛万嘱咐,也就是说一切有智慧的修行人要特别留心看重和受持这部经典。”]
信愿行,号称净土三资粮,愿为核心,修习净土法门,当发何愿?《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云:“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简言之,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愿成正觉。娑婆,乃梵语,译为堪忍,众生于此,众苦充满,不得安乐。《佛说阿弥陀经》中称为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法华经》言:“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娑婆之苦,无量无边。
若以一苦来概括,“人生是苦,世间是苦,有漏皆苦。”
若以二苦来概括,可以分为生苦和死苦,众生从生到死皆苦,从死到生仍苦。
若以三苦来概括,可以分为苦苦、行苦、坏苦。娑婆本苦,苦上加苦,是为苦苦。念念迁变,流转变化,是为行苦。人身生老病死,世界成住坏空,事物生住异灭,是为坏苦。
若以四苦来概括,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若以五苦来概括,为色苦、受苦、想苦、行苦、识苦,即五蕴皆苦。
若以六苦来概括,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带来之苦。
若以八苦来概括,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今略述之。胎儿处胎,如入八寒八热地狱,出生之时,受挤压之苦,幼时,细皮嫩肉,不堪风雨寒热,是为生苦;人老体衰,眼花耳聋,器官衰弱,记忆减退,疾病缠身,是为老苦;病来之时,食睡不安,痛苦难忍,撕心裂肺,忧愁惶恐,是为病苦;无常来临,四大解体,如生龟脱壳,如鸟失残羽,生前所有,悉化乌有,是为死苦;恩爱异常,终归分手,为爱别离苦;冤家债主,狭路相逢,为怨憎会苦;所求不遂,心如火焚,为求不得苦;五阴念念迁变,妄想纷飞,烦恼丛生,为五阴炽盛苦。
娑婆世界,众苦交煎,六道轮转,不可不畏,身处娑婆世界,应思厌离。
极乐世界,但受诸乐,广如《无量寿经》所说,今以《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述略作介绍。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械,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彼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宝罗网,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革卑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如上所说,极乐国土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娑婆八苦极乐皆无。一、无十月胎狱之苦,但受莲花化生之乐;二、无形骸衰朽老苦,但受相好圆满之乐;三、无内外诸种病苦,但受自在晏安之乐;四、无四大分离死苦,但受寿命无量之乐;五、无恩爱别离之苦,但受海会相聚之乐;六、无怨憎会遇之苦,但受上善聚会之乐;七、无所求不得之苦,但受自然如意之乐;八、无五阴炽盛之苦,但受照见五蕴皆空之乐。两土相较,苦乐悬殊。
对于修行,在娑婆世界多诸障难,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即使有成也难圆满。而在极乐,生即不退,决定成佛,今列十种,略作比较。一、此土不常值佛,彼土花开见佛常得亲近;二、此土难闻佛法,彼土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三、此土恶友牵缠,彼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四、此土魔外恼乱,彼土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五、此土轮回不息,彼土横截生死、永脱轮回;六、此土难免三途,彼土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七、此土尘缘障道,彼土受用自然、不俟经营;八、此土寿命短促,彼土寿与佛同、无有限量;九、此土修行常退,彼土入正定聚、永无退转;十、此土佛道难成,彼土一生行满、所作成办。
极乐世界为一切修行人提供了最殊胜的修学环境,在阿弥陀佛无量智慧、无量功德、无量慈悲的摄受下,修行人能顺利圆成佛道广度众生。如《无量寿经》所言:“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惟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狮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凡往生极乐后,发大誓愿广度众生,即使在五浊恶世示现,也能不受恶趣,常识宿命,而无隔阴之迷。又“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作菩萨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十方世界,声闻,菩萨,诸众生类,生彼佛国者,得泥洹道,当作佛者,不可胜数。”在极乐世界,所有往生众生,皆得成佛,既成佛已,又度一切众生。故修习净土法门者,是真修大乘者,岂是自了汉乎?
既知娑婆恶苦,极乐殊胜,更应进一步发愿求生极乐,速成佛道。
蕅益大师说:“得生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具足,决定得生,持名精进,品位必高。《佛说阿弥陀经》中三次谈到发愿。“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若有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佛说阿弥陀经》是一部极其殊胜,极其特别的大乘经典,佛无问自说,并且佛佛相赞。全经加经名共1864字,“舍利弗”这三个字共出现了37次,可见佛对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是如何的千叮咛万嘱咐,也就是说一切有智慧的修行人要特别留心看重和受持这部经典。经中三次劝信发愿,又可见“愿生彼国”是修行净土法门往生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每日念佛,都应发愿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xinsu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