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宗教 > 正文

[讲座]身病与心病(上)

评论:0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学诚法师

[释迦牟尼佛名为“大医王”,所以,佛、佛教一直以来都跟“医”是有关的。我们出家的法师对信众来讲,主要是引导断烦恼、解除内心的痛苦;而社会中的医院里的医生要解决的是身体方面的病。但实际上,身体方面的病和内心的病是有联系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尊敬的张其成院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好:

很高兴今天能够应邀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做《身病与心病》这方面的讲座。我们面对每个人来讲,都会有感受的。不管是学佛的也好、不学佛的人也好,都会生病,生老病死是人生都要经历的事。那么病呢,简单来说可以分成身病和心病。身病就是我们人身体方面的问题、毛病、疾病,身体方面的痛苦;心病呢,就是我们人内心的问题,内心的感受,内心的痛苦。

释迦牟尼佛名为“大医王”,所以,佛、佛教一直以来都跟“医”是有关的。我们出家的法师对信众来讲,主要是引导断烦恼、解除内心的痛苦;而社会中的医院里的医生要解决的是身体方面的病。但实际上,身体方面的病和内心的病是有联系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人活在无明大病当中,对这些病认识不清楚,往往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糊糊涂涂的,分不清楚病因、病灶,这就是问题。所以我们的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就常常会出现一种摇摆不定、模棱两可的状态。好一点的,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再好一点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但是,我们如何能够一步一步的提升,能够用佛法的智慧来观照人生的实相、人生的问题、人间的痛苦,以及我们身心的毛病?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希望自强不息、生生不已,不断能够发展。人是万物之灵,人身非常的难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有神性,亦有兽性。神没有道德,以无兽性故;兽亦没有道德,以无神性故。人者,兼者有神性和兽性。所以,只有人有道德。”过去中国的儒家也谈到,人是“异于禽兽者几希”,也就是人既有动物的一部分特性,同时又是万物之灵,又有灵性,这种灵性是其他的有情不好比的,比不上的。所以过去的儒家就告诉我们:要存天理,去人欲。王船山曾经说过:“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从发见。”就是天理与人欲的一种关系。佛教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这里面也就是说明了一个问题:人内心的烦恼、内心的智慧、内心的灵性,内心的觉悟是并存的。那我们人是不是自己的灵性在起作用,自己的觉悟在起作用,自己的智慧在起作用?如果不是的话,那可能就是烦恼在起作用,贪婪、嗔恚、愚痴、无明,种种有毒的、有害的心理在起作用。这样我们的心理就不会健康,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到我们身体方面的不健康。

人对外在种种的执着,对外在种种的追求,放不下、看不清,但我们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的这种目的,可能恰恰是偏离我们内心的灵性的,这样我们的行为可能就是恶的,有害的,造的业也都是恶业。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人内心是清净的、善良的、觉悟的,我们所造的业就是清净的、善的力量。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广积资粮、福慧双修,既修福报,又增长智慧。

佛教里有一部经叫《佛说业报差别经》,经中讲,人要得长命的报应,有十种因:第一种,不杀生;第二种,劝别人不杀生;第三种,赞叹不杀生;第四种,见其他的众生不杀生,内心生欢喜;第五种,看到别人杀生,方便去救护;第六,看到怖畏的人、内心虚弱的人,能够安慰他;第七,看到恐怖的人、害怕的人、胆小的人,能够开导他,施其无畏;第八种,看到困苦的人能够起慈悯之心;第九种,看到劫难的人,能够起大悲心;第十种,用各种饮食来布施众生。这十种业,能够让人得长命的报应——长寿。现在的人要求健康,要求长寿,这以上所说的十种,就是长寿的因。

我今天要给大家谈的主要是从五个方面来说明《身病与心病》这样一个问题。

一、健康的意义和标准

(一)社会的看法和标准

1999年有80多位诺贝尔获奖者在纽约探讨“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后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就是:健康。身体健康、体质健康、精力充沛、人的情绪乐观、身心的快乐,这些都非常重要。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一个定义说: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了躯体的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就是适应社会能力很强很好)和道德的健康。

(二)佛教的看法和标准

《(四十卷)华严经》里说到:“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最大障碍。”初发心的菩萨,我们要了解病就是最大的障碍。“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如果我们身体有毛病,那么心里就不能安宁,就没办法来修六度。“是故菩萨修菩提时,先应疗治身所有疾。”先要应该治疗身上的疾病。“菩萨起化,先疗国王,次治众生,令无患苦,然后说法,调伏其心。”菩萨度化众生,首先要治疗国王、皇帝,然后治理众生,令他们都能够远离痛苦,然后为他们说法,调伏他们的心。

在《成实论》里谈到:“少病者能初夜、后夜精进不息。若多疾病,则妨行道。”如果身体不好的话,就很难修行了,很难行道了。“又有不适定难,谓行者有冷热等病。”如果我们身体不好,经常发烧了,经常有毛病了。“若疲极失眠,谓因缘故令身不适,有贪、忧、嫉垢等诸烦恼令心不适,则失禅定。”也不容易得禅定。“是故行者应自将护身心,令其调适。”就是要把身心都调治在一个很好的状态。

所以佛讲: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因缘都是佛法的因缘。我们人生病、治病都是佛法的因缘,都能跟佛法联系在一起。我们对这些疾病也应该有一种堪忍的心,过去讲“难忍能忍”,就是能够承受得了内心及身体方面的痛苦。怎么来忍受?怎么来看待?我们要了解到身心的苦痛也都是因为业力形成,因缘形成。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果。我们身心方面有各种各样的疾苦,都是因为有恶的因缘;这些恶因断除了,恶缘远离了,那人的身心就好。

佛在世的时候他就曾经说过,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一钵水里面就有八万四千的众生,很多很多的众生。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佛眼能够看得到,天眼能够看得到,用我们现在的显微镜也能够看到水里的很多微生物。

人的生命的疾病同人的业报有关,同内因和外缘有关系。这样,我们如何来让外在的因缘对我们人的身心健康能够更加有利?反过来说,我们遇到对身心安乐、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缘,怎么办?我们要有一种随缘的心,不执着的心,无住生心,《金刚经》中谈到无住生心。对于不好的因缘我们不能去住相,就是要让我们内心能够自在,身心自在。否则的话我们如果对一个不好的环境起了嗔恚之心,那我们本身内心的毒就会被引发出来;反过来如果我们是一种超越的心理,解脱的心理,去观照外在的因缘,就更能有一种理智的、理性的、智慧的认识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佛法告诉我们的是要让自己对自己一切的行为负责,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来到世间,无论是哪一个人,都不曾经拥有什么;我们死了之后,离开这个世间也不会带走什么,我们带走的只是我们的业力,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也都是业力,所以佛教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实际上我们各种各样的行为是受我们思想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思想是健康的,那我们的行为也是健康的;反过来说我们的思想不健康,那我们的行为也就不健康,我们的身体也就会有病。这些都是有连带的关系。

二、当代人的健康危机

(一)个人不良习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

2008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一篇的报告里谈到,“全球化还被看作促使生活方式改变并促使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统性疾病成为流行病的主要因素。与使用烟草、不健康的节食、身体不运动和有害地饮酒等有关的健康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那里的各种趋势正在都市化和社会经济决定因素的背景下迅速地变化着。2005年,全球60%的死亡者,是因患非传染性疾病而死亡。”

这也就是说,在全球一体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疾病的传播是非常快速的,并且也会给我们带来种种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在全球化以前是不存在的。

(二)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精神心理病

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错误感觉,就是看到外在的事项上面种种变化,内心当中有各种各样的阴影,各种各样的感受。实际上用佛教的观点来说,世间都是无常的、不究竟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无常的事物、不究竟的事物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觉和执着,很难真正在当下大彻大悟——悟到无所得的原理,这样,一些美好的事物就非常容易在我们内心中留下回忆,深刻的回忆,(让我们)流连忘返。实际上,我们的心、意、识,心就是妄想,意就是执着,识就是分别,妄想、执着、分别。我们无法离开心意识,离开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一旦有了妄想、分别和执着,那我们对客观外境所缘的一切都会成问题,都会成无明。

所以,有觉悟的人,对佛法参悟比较通达的人,他能够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乃至我们日常中来修行,来用功。就是用自己内在的本性,用自己内在的觉性,而不是内心的分别、执着、妄想来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这样的话,所有的烦恼、所有的障碍、所有的问题,当下就能够超越,否则就很难。外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很多的,所以经典里边讲:“不离本处,即得菩提”。菩提,就是在烦恼中当下的彻悟。我们二十四小时都应该要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起什么心,动的什么念,这就是修行。因为人的意识心分别太快了,我们的末那识执着也非常的坚固,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妄想也是非常非常多,所以需要靠佛、法、僧三宝的力量才有办法来对治。

佛教里面常常讲无常、无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名为佛教的三法印,为什么佛教一直要强调无常和无我?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心意识对客观的外在的事物减轻分别、执着、妄想的度,减轻这种力量,那我们内心才能够解脱,才能够减少痛苦,才能够健康。

(三)过度开发自然导致的环境污染病

中国新闻网2013年4月19日里有一篇文章说,“世界卫生组织监测102种疾病当中有85种是受环境的影响。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在互联网上收到广泛的关注,村子的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无独有偶,北京市卫生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市户籍人口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这就是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尤其我们最近几年的雾霾,大家都会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四)群体道德滑坡造成的食品安全病

食品安全有很多人常常担惊、害怕。民以食为天,人天天要吃饭,天天离不开食品,如果把有毒的添加剂放到食物中去,对身体的伤害、毒害是非常大的,影响也是非常坏的,但是,有些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牺牲其他人的健康。

(待续)

(xinsush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