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语解惑 > 正文

[答疑解惑]什么是无我?

评论:0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学诚法师

1、网友:我不能理解佛说的无我。我都没了,没了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我都不晓得怎么生活了?这样的观念会把我弄糊涂。我接受要多为别人着想,自私是不好的,但我不能接受无我。观音就是观音,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他们是不同的两个个体,怎么没我?

学诚法师:佛所说的“无我”是指没有一个独立,永恒不变,具有主宰性的主体存在。所谓的“我”只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聚合体。对于还不能完全理解的道理,先不要排斥,慢慢学习就会明白了。

2、网友:何为“无我”,何为“大我”?如何做到“无我”而在茫茫生活中又不会丢失“我”呢?

学诚法师:无我,即不执着这个五蕴和合的相续体为“我”,从此扫荡一切自私自利、傲慢愚痴的思想行为;大我,即泯灭自他分别,打破轮回束缚,以全宇宙为生命,无始、无终、无边际、无限度、无所拘碍、无所执着。认识到万事万物相互依存的重要性,考虑问题把握整体性、长远性、连续性,渐渐扩大心胸、淡化我执。无我,才能成就“大我”,才能实现无限宽广的生命价值。

3、网友:不以自我为中心,那是不是不管做什么事不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不要想着自己,不要希望得到认可,不要想着处处表现自己,也不去故意远离想见的人,也不嫉妒别人,也不和差不多的人比较,也不对不如自己的人傲慢,这样这人就不会再以自我为中心了?

学诚法师:“以自我为中心”是令我们痛苦的根源,修行就是要逐渐拔除一切烦恼,解脱一切痛苦。“无我”是修行的结果,不能倒果为因,实现它需要方法、次第和时间,现阶段首要的是慢慢建立起人生的宗旨。

4、网友:怎样才能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烦恼呢?

学诚法师:不要把自己与他人对立起来,要常常去思维环境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人对自己的恩德。譬如学生,要想到这个校园是前人建设的,有许许多多老师在辛勤付出,也需要有很多同学来读书,还有父母的努力工作,才成就了自己在课堂学习。能够常常这样去思维,就不会陷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中。

5、网友:怎样才能把心放在关注他人上?

学诚法师:狭小的心胸,要慢慢在对人对事的境界中去磨练,发现一切痛苦都是因“我执”而起,一分一分去淡化它;在利他、助人中体会到无私的快乐,一分一分去增长它。必须有这个碰撞、思考、改变的过程,即“历事练心”。

6、网友:请问“我”在哪儿?如何找回那个真正的“自我”?

学诚法师:真正的“自我”无法去寻找,只要能放下这个“假我”,它自然就显现出来。学佛不是要得到,而是要放下。利他的过程,就是逐步放下“我”的过程。

7、网友:这个“我”中不变的是什么呢?明天的“我”还会认同昨天的“我”是“我”?

学诚法师:没有不变的“我”,人的身体、思想,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就如同一条河流,相似相续,流转不息。所以,对于人生的河流,要不断去净化其中染污的部分,去除垃圾、治理污染,让它越来越清净、美好,能够给更多人带去快乐,能够润泽更多土地。

8、网友:“我爱执”是什么意思?固执吗?

学诚法师:我爱执,是指众生执着这个由五蕴和合而成的集合体为“我”,从而产生我见、我爱、我慢、我痴等烦恼。

9、网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当面对自己时这把尺子变得很大,觉得自己得到的总是很少、总是不尽人意、总是那么可怜和倒霉。当用这把尺子衡量别人的时候,这尺子却迅速变短了,总觉得别人怎么得到的那么多、总是那么幸运、工资那么高、房子那么大。

学诚法师:“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我们与人比较高下、计较得失,都是为了保护“我”、利益“我”,让“我”快乐,结果产生了嫉妒、骄慢、嗔恨等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不理智的行为,把自己身心都推向痛苦的深渊。“众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xinsush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