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语解惑 > 正文

[答疑解惑]生活中慈悲心的运用

评论:0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学诚法师

1、网友:我记得有人问虚云法师什么是佛法,法师说:“诸恶莫做,诸善奉行”。我自己也在实践善行,然后一点点的做,但是,今天早上起来,突然不知道什么是慈悲心了,做了很多事情以后就会有一些迷茫的时候,想请问法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慈悲心?

学诚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也就是你看到别人,看到所有的人,你内心里头都有一种历练,希望中别人得到快乐没有痛苦,那么这就是人的慈悲心,那么有时候这个积累,他看到别人倒霉的时候,他快乐,幸灾乐祸,那这个是不对的。应该别人有难过,别人有灾难,我们感同身受,就像芦山地震一样,大家感同身受,大家的这种去救灾,救助,捐钱,捐物,也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这边义工当天20号就过去,在那边芦山救助的时候,也没有电,没有水,没有食品,没地方住,还有余震,这是很不容易的,像这种的行为,这种人的心态和做法,就是慈悲心的体现。

2、网友:生活中,如果碰到像《农夫与蛇》中描述的那条蛇或者是《东郭先生》中描述的那只狼一样的人。请教法师,学佛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样的人?

学诚法师:“吾以如子护养人,彼若视我如怨仇,犹如母对重病儿,倍悲悯是佛子行。”修行人之所以能够做到难行能行,因为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改造外境,而是为了提升自己。若不能超越世俗的贪嗔烦恼,终无法开启内心的福慧宝藏。

3、网友:如果弟子遭受侵犯是否还应以慈悲去宽容呢?

学诚法师:不宽容又当如何呢?他人的侵犯是对自己的第一重伤害,而怀恨在心、嗔心怒火则是对自己更严重的、重重无尽的伤害。宽容他人其实是善待自己,只有放下伤害自己的心魔,生命的天地才能更广阔。

4、网友:佛可以慈悲,因为他知道果报,而作为社会人明知道错的,还因为一时的慈悲放纵他,维护治安的警察如何执法?这观念不对,和法师探讨。

学诚法师:慈悲,是自己的心态,外在的行为是方法、手段。慈悲的外在行相可能有很多种,但心是一样的。对弱小怜悯照顾、无私帮助是慈悲,对错误批评斥责、惩前毖后也是慈悲,最重要的是观照自己的心:是冷漠的、排斥的、嗔恨的、轻蔑的,还是希望利益对方的?

5、网友:请问法师,对骗子短暂的慈悲可能会助长他们不劳而获的习气,如果拒绝施舍可以促使他们改变,从而走上正道不是更好么?

学诚法师:首先要有利益众生的悲悯心,进一步才会思考如何去利益众生。慈悲心是自己的心,不是外在的行为。慈悲柔软了自己的心,外在的行为可以根据因缘灵活多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恰恰是缺乏慈悲心,一味在外相上去计较分别。

6、网友:法师,这话有点儿绝对了。如果碰到自私、不愿努力、不懂感恩的寄生虫,长时间的给与、付出,只会助长对方,累死自己。适度的冷漠,让他回归自心找力量,也是帮他。

学诚法师:真心为了令他回归自心找力量,帮助他,这就是一份慈悲之心。若心怀慈悲,外相可以“冷漠”,亦可“愤怒”;反过来,若心中是真的讨厌对方、不愿理睬对方、害怕自己辛苦,外表满脸堆笑也不是慈悲。

7、网友:我刚刚看“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的时候,想到“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讲慈悲是要建立在一定高度智慧的基础上的,不能感情用事。我想问,如果没有智慧去分辨他人会不会因你的帮助机缘造业,那么他需要帮助就不帮了吗?虽然我知道很通常的情况下是要帮的,但是不知道如何辩证。

学诚法师:这句话不是要你不去帮助别人,而是要更智慧的去帮助。

8、网友:师父好!同情心是烦恼!是慈悲的表现吗?看到灾难,看到无辜伤害,我们能练到不动念的无烦恼境界吗?

学诚法师:同情心是慈悲心的表现,但仅有同情还不够,还要有智慧、有决心、有愿力、有行动去解除这些苦。

9、网友:法师好,男性心肠过于柔软,比如小时候看见小动物死去难过很久,现在仍是。隐约觉得这种心理特质在生活工作中总是自卑,不忍心拒绝不合理要求,‘吃亏’多。如何改善,请指教?

学诚法师:有慈悲心应该自豪,不该自卑。要进一步学习佛法、开启智慧。有了智慧,就会懂得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做了会给自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依此而行,无有苦恼,心安理得。

10、网友:请问这不懈的温暖的动力源自何处?

学诚法师:菩萨慈悲的动力,源自知恩、感恩、念恩、报恩的心;源自对自他不二的深刻体悟。

11、网友:我们常讲慈悲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男子为我父,一切女子为我母”!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去做呢,遇到境界什么都没有了,怎么行的起来?

学诚法师:修学有次第、有步骤,达到一个程度,再上一个台阶。初学者当以敦伦尽分、孝亲尊师、观功念恩、待人着想为切近下手之处。

12、网友:请法师教我一些用来培养慈悲心的方法?

学诚法师:从知恩、念恩、感恩、报恩开始,从对待父母开始。

13、网友:在生活中,我觉得想要做到爱一切众生并不容易,有时候会顾此失彼,我做不好,感觉自己无用。

学诚法师:不要用对立的心去看待人和事。

14、网友:弟子有疑惑请教:有一下属,不服管教,我找他谈了多次,他仍然我行我素。我怕给其他人带来负面影响,想把他调出我们团队,但又觉得是否有违慈悲心?如何以佛法的智慧应对,祈请师父慈悲开示。

学诚法师:慈悲在内心,不在外相。如何对他有利、对团队有利,就如何做。自己慈悲与智慧都不足时,可以敬而远之,但要尽量不起烦恼、嗔恨心,而是发愿将来能够有能力帮助他。

15、网友:虽说万物皆空,但佛法还是有一个价值取向,例如慈悲是应取的,妒忌或者冷漠、抵触或者防备是应弃的,对吗?或者说慈悲也是修行的筏子,用过即弃,不可执着或追求的?另外,慈悲是心的什么状态?

学诚法师:佛法是要成就慈悲与智慧两方面的圆满,不能仅求其一。

16、网友:我们培养慈悲心、爱心和做善事的目的是不是就为了去除贪嗔心呢?如果不做恶事也不做善事,又会如何?

学诚法师:一方面,很难不做善也不做恶,因为凡夫内心充满了烦恼;其次,这种无记状态也是我们要去除的,这是对宝贵生命的浪费。

(xinsushi.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