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修行会不会让人变得更加懦弱?
1、网友:不争不抢,不怒不恨,一味地迁就……是不是不够精进不够威猛,是不是就该被骂作懦弱?胆小怕事,弟子苦恼之极!
学诚法师:佛弟子当精进于品格的增益,懈怠于五欲的追逐,如此能令智者欢喜,也才能成就更长远、更广大的福德,愚人的嘲笑、辱骂何必放在心上呢?
2、网友:想请教师父,如何判定自己的退让是懦弱还是因修行而来?有时自己为了避免冲突而退让,心里觉得自己似乎是懦弱。
学诚法师:看自己的内心:是无可奈何、暗自不满,还是为了自利利他、毫无挂碍?修行而来的忍辱是宗旨清明、内心平静,没有丝毫犹豫、勉强和怨尤。
问题二:修行会让人越来越冷漠吗?
3、网友:请教法师:我现在少有喜悲,对很多事情都看得很平淡,这样对吗?
学诚法师:这也有可能是麻木。修心不是要让自己的心与外境割裂开来,好像外在的事情与自己没关系,而是要让心更明利、更柔软、更有力、更广大。
4、网友:您说得对,我这种状态真的是麻木,和追求的清净不一样。那如何做才能让心更明利、更柔软、更有力、更广大?
学诚法师:要让心里装着更多人的苦乐,而不仅仅是安于自己的小环境。多发心、发愿,多参与各种慈善事业。
5、网友:有时候自己分不太清冷漠和洒脱?自己觉得无需烦恼的事在别人看可能是漠不关心。这个如何是好?
学诚法师:要培养自己利人、助人之心,而不是仅仅调伏个人烦恼。菩萨心热似火,眼冷似灰,内心对烦恼的超越和利益他人的菩提心二者缺一不可。现代人对学佛的认识往往偏于独自寂静、隐逸出尘,却忽略了菩萨入世度生的慈悲与勇悍。
6、网友:学佛后,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了,只想自己静静的呆着,可家人觉得我不正常了。
学诚法师:修行是远离烦恼,不是远离境界。有时候,一味逃避境界,其实是为了保护烦恼。佛菩萨深知诸法空相而不舍一切众生,积极面对境界,去利益一切众生。
问题三:修行会不会令人变得消极?
7、网友:我努力做到放下贪嗔,却发现好像对生活和工作没有没动力了,整个心里和身体维持在一种停滞的状态中,该怎么办呢?
学诚法师:要究竟断除贪嗔,必须断除我执,没有智慧,如何断之?修行不能凭自己的想象,而是应清楚了解修行的内涵、状态、次第、目标,才能步步增进。
8、网友:修行佛法要让人放下一切追求吗?难道一点物质追求都不应有吗?
学诚法师:追求内心慈悲与智慧的圆满,而不是追求外在的成就。佛法认为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对立的,通过自心的成长,外在的福德也会随之而来,内心是因,外在是果。若追求外在,忽视内心,生命的质量只会走下坡路。
9、网友:佛法讲明心似镜,要安于顺逆事实,但逆而不求机遇,不求富贵名利,又如何出头?
学诚法师:随顺缘起并非不求上进。富贵名利远非究竟,佛法所求的是比外在成就更高远、更殊胜的利益。
10、网友:如果我做到了清心寡欲,但是又未出家,在这世俗堆里会不会过得不快乐?
学诚法师:清心寡欲,是清净烦恼、寡除私欲,更进一步要生起利益人群、造福社会的热心和善欲。
11、网友:当一个人感受不到生命的生机,整日消极于无常性空之世之时,该怎样才能激起他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心志呢?或如抑郁。请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无私地去利益他人,用慈悲的力量唤醒心灵,你会感到完全不同的体验,心会打开、会复苏,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在。有机会可以去参加一些慈善公益活动。
12、网友:佛法说一切都是空的、无常的,还努力做甚?
学诚法师: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正因为无常、空,所以人的生命有无限的希望和机会。
问题四:修行必须放下感情吗?
13、网友:师父,弟子最近交男朋友了,这是罪过吗?学佛后该怎样对待性欲?
学诚法师:在家人婚嫁是合理合法的,不是罪过。不要邪淫、放纵欲望。
14、网友:大师,学佛法要放弃世间的感情,情感吗?
学诚法师:学佛法不是要放弃世间的情感,而是要放下对情感的执着,净化与升华它。在家人要敦伦尽分,促进家庭和邻里、社会的和睦友好;出家人形式上远离亲友,实际上却承担起了今生乃至过去世一切父母眷属的究竟苦乐。
问题五:学佛要抛下责任吗?
15、网友:请教老师,什么是责任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我们生活中的责任?修行抛开凡尘是否也抛开了责任?
学诚法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要尽,担起一份责任,人生就有一份价值;尽多大的责任,人生就有多大的价值。修行并不是为了抛开责任,而是为了承担更大的责任,没有责任心,也就谈不上菩提心。
(xinsu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