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宗教 > 正文

《行脚非洲的和尚爸爸》摘要②青少年时期的慧礼法师

评论:0 来源:《行脚非洲的和尚爸爸》 作者:张融琳

《行脚非洲的和尚爸爸》摘要①缘起

《行脚非洲的和尚爸爸》摘要②青少年时期的慧礼法师

《行脚非洲的和尚爸爸》摘要③寺院丛林的生活

《行脚非洲的和尚爸爸》摘要④新篇章:前往非洲

《行走非洲的和尚爸爸》摘要⑤慧礼法师的非洲经验

《行走非洲的和尚爸爸》摘要⑥美援独立的利比里亚

…………

青少年时期的慧礼法师

“他很勤劳,话也不多,从小就和我一起下田。读了书之后,放学也会马上到田里帮忙,从来不偷懒。我以为我这一辈子不用担心没有依靠了,哪里知道当兵回来之后,他竟然怕吃苦跑去出家。” 礼爸爸说……二○○八年三月,我开车从“国道”88 号南下转进往屏东潮州方向的台一号省道。笔直宽阔的马路,加上道路两旁,高大挺立的艳紫荆,呈现着南台湾温热朴质的人文风情。 从屏110 线道左转进万峦来义山区,安静的乡县道和田野,映着不远处的山色,一派悠闲。 路愈走愈偏僻,在前面引导我的郁师姐车子突然放慢速度,转进路旁一间淳朴素净的民宅,一位清瘦的老人家在门口候着我们。郁师姐一下车,亲切地喊着“礼爸爸,等很久了吧?”

老人家八十几岁了,外貌安静沉默,独居在这大得有点让人感到寂寞的农家民宅内。除了小客厅的一组沙发之外,大客厅里空无一物,墙上挂着泛黄的、连续多年获得模范父亲表扬的奖牌和匾额。

电视机开着,日本NHK 电视台正播放着新闻,受日本教育的蔡老先生,只看NHK,除了闽南语,他只听得懂日文。这位独居在乡间,高龄八十三岁的老人家,刻苦勤俭,早年务农还兼任婚丧喜庆宴会的外烩厨师。即便已经退休,每天还独自骑着机车到东港去看海,偶尔还帮乡间的宴会下厨。

他是“非洲和尚”慧礼法师的父亲,育有八名子女,俗名蔡荣富的慧礼法师是他最引以为傲,也最为期待的,后来却成为他口中“不孝”的长子。

“他出家之后,您去看过他吗?”

“我很生气他抛弃家庭的责任,一直觉得他是偷懒、怕辛苦,才会逃避跑去出家,所以我当作没有这个儿子,每次想起就很生气。他出家十二年之后,我才上佛光山去看他。”

“到佛光山那天,他在工地工作,佛光山的法师接待我,跟我说‘礼爸爸,您很好命喔,有个这么优秀的出家儿子’, 我心里很想骂说:好命什么?他如果在家这么打拼,我才是真的好命。”

“后来听说他去了非洲盖庙,好多年以后,我偷偷跟团去南非看他,看到他盖的那一座很大的庙,后又听说他开始养孤儿,收养了几千名孤儿,我已经好久没看到他了……”礼爸爸试图掩藏对儿子的思念,神色交杂着各种难以说清楚的心情。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古代明训。如果用在慧礼法师身上,放着八十几岁高龄的父亲独居,的确要说他不孝。当我告诉礼爸爸:“今年八月,慧礼法师会带着他收养的三十名孤儿回台湾,带他们回来看你好不好?他们都是你的孙子唷!”

老人家有些落寞的神情突然现出了光彩,问我:“那他们都吃什么东西?我来煮给他们吃。”

***

他(慧礼法师)生长在穷乡僻壤的农家,父母亲生了八个孩子。身为长子的他,自幼便担负起帮忙家计的工作。因此,和一般孩子相较,他的童年没有绮丽的梦,除了读书之外,岁月都在蔗田、造林、捡柴、垦荒、拔地瓜中度过。

农村淳朴的生活,以及每天忙碌的农作,养成了他坚毅的性格。长年在山野中与大自然融合的环境,一望无垠的绿野平畴,滋养了他忘怀得失的胸襟。这也是日后慧礼法师给人以木讷寡言印象的原因之一。

由于家里拥有的都是布满石砾的旱田,只能种植地瓜、甘蔗、树薯等低经济价值的杂粮,所以必须以量取胜地大面积耕种。在此情况下,慧礼法师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手脚,动作利落不说,挑扛力量也不输给大人。农家子弟吃苦耐劳的个性由此磨炼出来。

初中时,为了贴补家计,他以十三岁之龄,到远在十余里外的古楼“国小”打工,负责夜间守卫。慧礼法师笑说:“其实那不叫守卫,只是晚上到学校睡觉罢了。”

每天放学后,独自沿着山间小路或田野阡陌,踽踽穿过黑暗与孤寂,才到达目的地。与古楼“国小”毗邻的是一片坟地,夜里一片漆黑,虫声唧唧、鬼影幢幢,常听到原住民呼天抢地的哭泣声,悲惨凄切,宛如神哭鬼号。但也许就如他自己说的:“当时不觉得特别恐怖,大概是年纪小不知道什么叫作怕吧?”这样的日子,他自在地度过了三个寒暑,无意间让他比同年的孩子多了一份成熟与无惧的坚毅,对于生死也有几分的淡然。

上高中时,由于交通不便,因此寄宿在潮州镇明心佛堂。除了学校功课,也饱览该寺许多藏书,就读佛光山丛林学院的大姐也常寄来佛教书籍。有一次,读到一本戒杀生的劝世佛书,内容讲述六道轮回,年轻的慧礼法师突然想到自己三餐所食的鸡鸭鱼肉,说不定是前世父母兄弟姐妹转世而来的,当下决定茹素。甚至服兵役时,在部队里没有素食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吃肉边菜或青菜。

“我也是经过半年的调适才完全放弃荤食!”慧礼法师毫不在意地透露那段历程,但因为“众生皆为累世父母”的念头,让他的不忍之心和慈悲心很自然地战胜了口腹之欲。

学校放假时,年轻的慧礼法师常常前往佛光山探视就读佛学院的大姐,借此接触并吸收佛教经典教义。或许是宿世因缘,每次到山上都有回家的亲切感,与佛门寺院的关系联结也就越来越紧密。

高中毕业后,慧礼法师前往佛光山帮忙,斯时佛光山正处于开山建设时期,需要许多人的投入参与。吃苦耐劳的慧礼法师什么活儿都肯做、也能做,逐渐成为当时负责建寺的心定和尚得力助手。

时间长了,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出家的念头已悄悄地萌芽。时值佛光山丛林学院(佛光山丛林学院是培养僧伽养成的修道院)正在招生,慧礼法师跃跃欲试。然心定和尚已看出这个年轻人未来必定是佛门的龙象,需放长眼光相待,故而劝慧礼法师先去服兵役。

由于出家的目标在心底扎实地藏着,又得力于自幼的劳动,体能特别好,加上茹素多年,当兵期间,身心稳定,耐力更是同梯弟兄难望其项背。在干训班的训练中,以第一名毕业,慧礼法师很顺利地服完兵役。

-------
相关新闻链接:

2015年12月24日上午,非洲马拉维阿弥陀佛关怀中心慧礼法师率马拉维圆通学校学生20余人来到中国佛教协会参访,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学诚会长、演觉副会长的热情接待。

[寺庙]ACC阿弥陀佛关怀中心慧礼法师带领非洲马拉维圆通学校的21位孩子参访龙泉寺

(xinsushi.com)
评论: